[推薦]自費醫材差額上限佔據話題,醫療行銷是否適合跟風?

 

醫療行銷礙於醫師及診所品牌形象,相當多議題都不適合太過深入談論,因此比起其他商業組織或個人品牌於借勢行銷方面就稍嫌弱勢許多。事實上,針對時事議題借勢行銷方面,醫療行銷不適合切入議題只是一些如明星八卦、政治或社會事件,但如果議題本身就是與醫療相關,又或者上述事件其實也牽涉醫療專業於其中,也未必不能成為醫療行銷話題。

 

以不久前吵得沸沸洋洋自費醫材差額要設置上限消息,就有相當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醫師都跳進來發表意見,也因此為民眾提供許多醫界觀念,由於正處於新聞話題風頭,因此許多醫界人士於社群上發表意見,也都產生媒體擴散效益,達到借勢行銷效果。

 

上述這類作法就是醫療行銷相對適合之借勢行銷切入方式,之所以專業人士不適合借勢行銷,最主要還是當議題太過於偏離專業時,自然會產生相當多爭議。

 

特別是熱門時事議題相當高比例其實都跟政治有關,如果並非找到正確風向,以醫療專業形象來談論這些議題就可能會引起相當大正反爭論,最終反而模糊醫療行銷焦點。甚至後來有相當多「三師」階級,反而迷思於借勢行銷所帶來流量效益,可能於社群上談的時事還比專業還多。

 

這種偏離專業作法,都並非適當醫療行銷應該切入策略,特別是如果行銷目的就是為了進行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診所或醫師品牌推廣時,更應該慎選借勢行銷主題。

 

醫療行銷在挑選跟切入議題方面,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避開爭議更提昇品牌專業度?首先便是思考:議題本身究竟跟本身醫療專業具有多少正相關?

 

 

借勢行銷除了與民眾生活相關,修正錯誤資訊也可行。

 

以「自費醫材差額上限」這個議題來探討,之所以那麼多醫生切入開話題可以產生醫療行銷效益,最主要原因無非在於雖然這個議題是關於醫療政策,但最終還是會影響到民眾就醫權益,因此在為自己發聲同時,這些借勢行銷內容也會產生醫療行銷價值。

 

最明顯反例便是有許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律師也都會針對時事議題進行借勢行銷,多半切探討一些日常法律常識內容效益普遍也都不差,但如果是跟律師權益相關主題,那可能一般民眾就興趣缺缺,互動也會比較偏向看熱鬧居多,在借勢行銷成效方面最主要明顯差異無非便是媒體是否會主動追蹤這些話題。

 

一般來說如果是有在經營個人品牌或持續於社群發聲的診所品牌,多半發表言論如果跟時事有關都會有記者追蹤,如果議題本身又能吸引一般民眾關注,那麼就有極大機率會被記者撰寫成新聞產生延伸曝光。

 

因此,如果還無法掌握借勢行銷應該如何做才能獲得最大化成效,最簡單方式就是多觀察媒體轉載了哪些專業內容,一般來說於數位媒體或Google搜尋醫師等關鍵字都可以找到歷史新聞。

 

將這些被轉載新聞大致上瀏覽過一遍,對於借勢行銷議題掌握度就會提高不少。但如果希望成效能延伸到醫療行銷上,不要反而成為爭議人物,就要學會進一步觀察網友反應。

 

 

明星八卦如果可以切入專業,一樣能發揮醫療行銷效益。

 

專業人士借勢行銷最容易出現盲點就是淪為單純跟風、蹭流量,只要看到大家都在討論什麼就急忙要發文,這麼做即使談的內容都夠深入也到位,最後只會讓追蹤者結構越來越混亂,到最後真正發布醫療行銷內容時,粉絲反而興趣缺缺。

 

即使是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商業品牌,進行借勢行銷時也要思考該如何包裝產品服務才能真正產生效益,更遑論是醫療行銷這類那麼重視專業信任度之產業別。

 

這麼做並非就是說身為醫師或護理人員就不應該有自己的立場或意見,而是行銷──特別是社群行銷──本身就是在網路及社群這個舞台上扮演某個角色,醫療行銷應該建立形象自然就是醫療專業形象。

 

即使今天跟風明星八卦新聞,也應該要找到該八卦是否有自己的專業可切入機會,例如明星外遇,精神科醫師就可以從精神相關議題切入來借勢行銷

 

醫療行銷透過跟風議題產生擴散,多少人分享只是前端績效指標,關鍵是最終有多少人意識到品牌專業,並從專業角度來延伸討論、互動,如此才能真正透過借勢行銷產生實質效益,而不是空有一堆流量。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生成式AI推陳出新,是否能成為觀光醫療行銷機會點?
  生成式AI推陳出新,是否能成為觀光醫療行銷機會點?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