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醫診所數量成長,醫療行銷如何聚焦預防醫學剛需?

 

醫療行銷究竟應該聚焦什麼方向,特別是針對可以精準投放、觸及消費者的數位行銷,才能放大整體效益?預防醫學或許是個相當不錯方向。從台灣醫療行銷市場近幾年發展來探討,不難看出民眾對於預防醫學之需求。

 

台灣近十年來相當多產業都呈現衰退現象,除了實體店面及商圈都出現市場萎縮,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甚至是一排店面招租現象;一直被外界視為衝突實體店最大元兇的電商事實上也出現衰退現象。那麼究竟消費者的錢都往哪流動,又是什麼產業逆勢成長呢?答案便是醫療產業,又或者應該說是預防醫學領域。

 

民眾對於疾病預防之重視也可以從醫療行銷市場情況窺見一二,根據醫療行銷專書《醫門好生意》當中所整理數據,民國106年底台灣醫療院所數量較去年成長228家,其中中醫診所漲幅數量最高,達25.1%。相同數據同樣也出現於107年底,經過一年時間醫療院所數量又增加204家,其中中醫診所增幅也有24%。

 

連兩年中醫診所數量增幅都居市場之冠,此數據可提供醫療行銷人員哪些方向?如果進一步洞察消費者市場應該不難發現,民眾對中西醫診所認知不同就是影響因素。

 

一般民眾普遍只有生病才會想到西醫診所,甚至覺得醫院就是充滿細菌,非必要不要前往。但中醫診所對於民眾而言卻是將認知建立於「預防醫學」上,特別是這幾年興起的中醫療程「三伏貼」更是預防醫學最典型案例。

 

此消費者行為當然最主要還是建立於民眾既有認知當中,中醫普遍都會被人認定為「調養」──這也反應於中醫診所醫療行銷法令規範上。那麼針對這一波預防醫學熱潮,一般醫療院所又應該如何因應?

 

 

一般企業有行銷行事曆,醫療產業當然也有。

 

在進行一般商業行銷時,普遍都會規劃行銷行事曆,意即針對各種節慶、高強度購買週期事先做好行銷規劃;商業行銷存在此特性,事實上醫療行銷也具有相同邏輯,「三伏貼」這類預防醫學療程便是建立在此前提對民眾進行推廣。

 

當然,一般醫療院所礙於療程規劃方面本來就跟中醫有相當程度不同,要那麼直接訴求預防醫學其實相對困難,那麼也應該從「傳染病」週期當中找到預防醫學切入機會。

 

除了流感、腸病毒這類顯見且具有週期性的傳染病外,跟醫療行銷最息息相關「符號」其實就是天氣轉變。無論是換季還是天氣突然轉涼、變熱,都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身體不適,事先針對各種可能環境、氣候變遷進行醫療行銷內容及推廣規劃,就是多數醫療院所可切入預防醫學訴求方向。

 

特別是這幾年因為環境問題,PM2.5等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當霧霾大爆發或是換季過敏群眾增加時,是否都有做好相應醫療行銷訴求規劃。即使無法跟中醫診所一樣從「調養」角度切入,也應該從內容行銷方面做相應規劃,以綁定民眾對診所之信賴。

 

 

沒有預防醫學類別療程,那就從行銷端布局。

 

對一般醫療診所來說,本身可能就沒有規劃什麼預防醫學療程,一些比較具規模的私人腸胃內科診所可能還會投資胃鏡等自費療程器材,但多數如小兒科、耳鼻喉科診所針對預防醫學方面可提供服務大概就是跟其他醫檢中心合作進行簡易健康檢查。

 

然而,民眾對預防醫學之剛需也不單單只存在於「消費面」,有更多頻次是建立於「資訊面」。

 

相當多民眾平時針對一些熱門醫療話題、關鍵字都有搜尋習慣,又或者會特別關注一些保健相關新聞議題,甚至於還會樂於分享這些訊息到社群上跟親友共享,這就是醫療行銷相當適當切入機會點。

 

雖然從醫療行銷內容角度規劃預防醫學、保健相關訊息,未必能真正為診所帶來相對營收成長──這也是相當多診所不願意切入主因──但卻能夠有效在受眾心智當中植入診所及醫師品牌專業形象提昇信任感,甚至於透過社群產生大量傳播,讓更多潛在受眾認知到診所品牌存在。

 

當認知品牌受眾量提昇,並產生品牌信賴感面質提昇,當未來這些受眾有療程服務需求時,自然會將診所納入考量,甚至於推薦給其他親友。即使沒有直接將病患帶進醫院,透過預防醫學內容規劃,依然可能延伸出醫療行銷效益。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