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引發病患個資爭議,牙醫行銷該注意哪些問題?

 

病患個資不只是必須謹慎處理資料,更涉及病患對醫療單位基本信任。新北市一間牙醫診所因不滿病患於網路上留下負評,竟透過健保系統查詢病患個資,甚至直接聯繫該病患施加壓力,最終導致診所負責人遭台北地檢署起訴。此案件不只凸顯出醫療院所內部對病患個資使用管理缺失,更讓牙醫行銷策略對個資運用範圍與法律界線更加清晰。

 

病患個資一直都屬於特殊資料,不得濫用於醫療以外用途,當牙醫行銷內容提及病患便需注意。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診所若欲採用病患療程成果,包含文字、照片或影片作行銷素材時,必須事前獲得病患明確書面授權,且需清楚告知病患其個人資料使用範圍與方式,否則便可能面臨法律責任以及品牌信譽巨大風險。由於個資使用涉及敏感法律界線與病患權益,牙醫診所務必落實完整法遵,避免誤觸地雷。

 

當診所以社群做為牙醫行銷主場,就要做好輿論控管工作。由於社群媒體不只可以快速擴大品牌聲量,也可能讓單一負面事件迅速放大,使診所陷入公關危機。新北市這起案例便是典型,負評管理不當導致診所做出錯誤反應,最終使情勢快速惡化。

 

因此,牙醫行銷團隊必須提前規劃好負評處理標準作業流程,並訓練專業人員進行回應與處置,避免讓情緒回應帶來無法挽回傷害。只有完善社群評論控管,才能真正掌握牙醫行銷主動權。

 

 

  • 病患個資不得濫用,牙醫行銷內容提及病患需注意。

 

許多診所在行銷過程中會依賴病歷資料、療程前後照片對比、或病患聯繫紀錄作為行銷素材,藉以凸顯診所醫療品質,並提高民眾對診所信賴感。若這些素材未事先取得病患明確且書面同意,便極易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特別是涉及病患肖像、姓名、職業背景,甚至治療內容揭露時,診所更需謹慎以對,否則不只可能遭到法律制裁,也將損害病患隱私權益及診所品牌形象。

 

牙醫行銷常會涉及病患資料,而健保系統內個資應僅限於診所進行看診、病歷查詢等醫療用途。倘若醫療人員或診所負責人未經合法程序擅自調閱病患資料,例如為了解病患職業、住址、家庭背景,或作為追蹤病患意見回饋之用途,即屬非法濫用公權資源,將遭致輿論認定為「權力濫用」。

 

牙醫行銷的初衷常在於優化病患體驗、提供更多元服務介紹與內容,但即便如此,若行銷素材取得或使用脫離醫療目的,仍屬違法。例如,診所欲進行案例分享或成果展示,可建立「個資授權同意書」制度,詳細列明病患個資使用的範圍與管道,並經病患正式簽署後方得使用。

 

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診所官網或社群媒體欲刊登病患治療前後口腔照片時,也應在病患授權後才能公開使用,且應避免揭露病患身份,進一步確保病患隱私無虞。

 

 

  • 以社群做為牙醫行銷主場,就要建立好輿論控管機制。

 

社群媒體已逐漸成為牙醫行銷主戰場,透過Facebook、Instagram與Google評論等管道,許多診所得以快速累積品牌聲量。只是若缺乏完善輿論控管機制,負評事件將可能迅速演變為品牌危機。

 

有些牙醫診所為維護Google評論分數或Facebook上正面形象,可能會私下聯絡發表負評的病患,要求病患撤回評論,這種做法一旦被揭露,將被視為「操控輿論」,不只無法解決原本負評問題,反而更容易引爆公關危機,造成品牌聲譽嚴重損傷。

 

在負評應對過程中,若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醫師或診所沒控制個人情緒,甚至私下聯繫病患施壓,將導致負評變得更為嚴重。一經當事人於網路曝光,將導致該診所品牌形象嚴重受損,多數民眾也會迅速產生負面化觀感,進而引起輿論高度反彈。

 

為避免負評爭議升級,牙醫行銷必須建立制度化輿論管理機制,例如設立負評回應標準流程、指定專人負責處理網路評論回應、避免由醫師本人直接進行負評溝通。

 

診所也可參考一些具體成功牙醫行銷或是負評公關案例,例如在面對網路負評時,以正面、誠懇且透明方式進行回應,向大眾展現品牌「願意傾聽」與「主動改善」形象。

 

也應積極培養正面口碑,透過滿意病患主動撰寫正面評價,藉此有效平衡負評所造成影響,避免品牌因單一負面事件而陷入難以修復信任瓦解問題。

 

更多牙醫相關資訊看這裡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以IG和TikTok為基礎,牙醫診所如何掠奪年輕消費市場?
  [推薦]內容行銷優化牙醫行銷方法:趣味表現專業提高轉換率。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