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訂閱制退場,電商又該如何針對黏著度推動掠奪行銷?

 

掠奪行銷電商市場競爭關鍵戰略,無論透過強勢價格補貼、專屬優惠或高度個人化行銷手法,關鍵在快速吸引消費者並提高品牌黏著度。但近期蝦皮掠奪行銷方案「蝦拼Plus」訂閱制退場,顯示出單純依賴免運優惠並不足以支撐長期用戶留存。

 

補貼式掠奪行銷策略短期雖然高效,但存在許多電商行銷風險。在競爭激烈市場中,透過大幅補貼或極端低價策略吸引用戶是常見手法。Amazon Prime 便是成功在於免運結合專屬優惠與內容,但蝦皮、momo訂閱模式卻因市場結構及消費習慣不同而未能複製成功。

 

台灣物流成本相對低廉,使「免運」誘因效果有限,導致電商若依賴補貼吸引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用戶,可能無法獲得穩定回報。當補貼減少,消費者易流失,競爭者也能以相同手法搶奪客群,形成惡性循環。

 

電商品牌想留存顧客,需要更系統化掠奪行銷策略。除了短期價格戰,企業更需要構建完整會員回饋、個性化推薦與獨家優惠機制,以提升消費者長期黏著度。此外,透過AI數據分析,精準推播符合個人需求的專屬優惠,進一步提升平台價值感,也能從單純折扣競爭轉向「價值型掠奪行銷」,才能真正改變市場結構,讓電商品牌能更積極主動吸引消費者。

 

 

  • 補貼式掠奪行銷策略短期高效,但存在電商行銷風險。

 

掠奪行銷的核心目標在於快速搶占市場佔有率,並吸引競品客戶轉移,並提高用戶依賴性。倘若掠奪行銷操作不慎,即使能短期內擴大市場,仍可能帶來難以維持後果。

 

蝦皮「蝦拼Plus」退場正是一例,當平台試圖藉由免運補貼提升訂閱率,卻忽略透過訂閱取得免運並非唯一方式,最終便導致難以形成穩定忠誠關係。

 

許多電商平台為了短期衝高GMV(交易總額),會選擇大規模補貼吸引用戶,但這種策略往往缺乏長遠規劃,導致長期經營困難。如蝦皮早期以大量補貼支撐低價市場,但隨著營運成本增加,當補貼逐步降低時,部分消費者選擇回流競爭對手平台,導致用戶黏著度下降。這顯示補貼式掠奪行銷雖然能迅速提高市占率,但如果未搭配其他提升用戶價值之策略,將難以建立長期競爭優勢。

 

除了用戶流失風險,價格戰激化更可能影響整體產業發展。當一家電商平台大幅補貼時,競爭對手通常會被迫跟進,形成惡性循環。台灣外送市場曾因Uber Eats與Foodpanda補貼戰,使得小型外送平台無法競爭而退出市場,當兩大平台補貼降低後,消費者開始反彈,抱怨外送費上升、折扣減少,進而降低下單頻率。

 

電商在推動掠奪行銷時,應避免過度依賴補貼,而是透過更精細市場策略來提升消費者黏著度。例如,透過點數系統,讓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每筆消費都能獲得回饋,並可累積使用,形成長期購物習慣。台灣電商品牌掠奪行銷策略應更注重價值導向,而非單純依靠補貼競爭市場佔有率。

 

+

 

  • 電商品牌想留存顧客,需要更系統化掠奪行銷策略。

 

電商平台若想維持市占率,必須建立更系統化的掠奪行銷策略,強化顧客體驗與回購機制,而非僅依賴短期價格補貼;例如免費體驗、個性化推薦與階梯式會員回饋,才能真正提高消費者留存率,避免用戶在補貼結束後流失。

 

初期導入免費體驗或0元試用是種有效方式,能讓消費者進入品牌「習慣圈」,從而增加購物依賴。像「酷澎」便針對新用戶提供「首購 7折」優惠,鼓勵消費者第一次購買實際體驗,進而成為長期客戶。這不只降低消費者購物決策壓力,也能逐步培養購買習慣,提升轉換率。

 

由於月費制訂閱在台灣市場接受度不高,電商品牌可改採「階梯式回饋」會員計畫,提升消費誘因。例如讓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隨著購買金額提升會員等級,享有更高現金回饋或專屬折扣。這類機制不只能提升消費頻率,還能讓消費者為了獲得更高回饋而選擇集中消費,進一步提高客單價,從各個角度增強品牌黏著度。

 

隨著電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牌若要成功留存顧客,必須從短期掠奪行銷策略進一步發展為系統經營模式。透過階梯式會員機制、個性化行銷與回購激勵計畫,才能真正實現用戶長期留存,而非依賴單次補貼戰爭換取短暫交易數字。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APPLE準備推出硬體訂閱制,與租用有何掠奪行銷差異?
  蝦皮為因應競品加大補貼再現虧損,當中有何掠奪行銷問題?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