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YouTube測試創作者販售廣告,YouTuber廣告是否具備效益?

YouTube做為影音創作者平台,近幾年隨著4G行動通訊普及,影音串流成為主流後,也帶動平台上影響者行銷價值。相當多YouTuber本身除了YouTube官方頻道外還有其他社群平台,但追蹤數量普遍都是YouTube頻道較多。

YouTube頻道熱度提昇,也連帶讓許多網紅收入提高,讓YouTuber這個職業成為許多年輕人夢想職業,甚至許多小學生也都開設起個人頻道分享一些如指尖陀螺、軟軟、史萊姆這類熱們玩具,獲得一群死忠粉絲。

影音創作者生態蓬勃發展,對於本來就相當依賴網紅、部落客等影響者行銷之企業來說當然相當重要。除了網紅追蹤人數及影片觀看人數多寡會直接反饋於影響者行銷效果外,當YouTube平台熱度提高,自然也代表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投放於平台上的影片或多媒體廣告也更容易觸及到潛在消費者。

透過影音創作者吸引更多流量,並藉由分潤方式建立雙方面廣告獲利,此共生機制便是YouTube一直以來獲利主軸。然而隨著越多越多平台機制出現,特別是先前沸騰一時「黃標影片」事件,只要被官方認定屬於爭議議題影片並上黃標就會減少許多流量,也讓影音創作者廣告收入減少。

流量不單單是YouTube創作者重要收入依據,為了留住更多創作者避免新平台出現挖牆腳,YouTube官方開始測試讓影片創作者可以自行販售內容廣告此機制。這個策略看似是對影音創作者有幫助,事實上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整合影響者行銷跟廣告投放也具有相當幫助。

影音創作者可自行販售廣告此策略在增加YouTuber收入背後,究竟存在哪些影響者行銷優化思考於其中?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首先要思考便是銷售內容觸及精準度。

不找YouTube創作者拍片,也可以用廣告獲取流量。

這個機制看起來似乎對YouTube創作者來說才是利多,事實上對於有準備投放YouTube影片廣告或多媒體廣告的企業來說,也是利大於弊,因為這樣就能控制廣告會出現於哪裡?

比起直接尋找YouTuber拍攝影響業配商品,購買廣告一定會相對優惠,同時廣告也可能出現於流量普遍較高的非業配影片當中,等同於變相進行影響者行銷。

過去其實就有部落客於內容平台以這類方式操作Google Sense,也就是寫教學文告訴想在其平台投放廣告的品牌如何設定Google Ads,讓廣告可以出現在平台上。

這麼做部落客當然無法直接跟廠商收錢,只能獲得Google廣告分潤,但卻可以避免一些與平台較不相干甚至爭議商品出現於平台上。

這種投放思維其實也常見於傳統媒體策略,就像先前澳洲桂格出問題時,台灣桂格為了危機公關,就將廣告買在澳洲桂格負面新聞露出位置隔壁版位。

而YouTube此次作法又更傾向於回到過去數位廣告以版面位置做思考方式。當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明確知道自己潛在客群可能瀏覽哪些頁面、新聞資訊,就把廣告投放於那些位置。如此便能讓廣告投放更加精準,甚至產生影響者行銷效果。

企業從影響者行銷延伸,融合廣告創造更大效益。

試想今天如果找YouTuber業配商品,即使多數創作者不會在業配影片中塞廣告,但如果自家廣告可以出現於業配影片當中,會不會比單純影片露出商品還要高成效?

特別是YouTube廣告可以設定出現頻率及位置,如果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在設計廣告上就導入巧思,那麼至於出現業配影片中段廣告,就如同間接行動呼籲,更能讓影響者行銷更著重實質效益。

此概念就類似今天我們製作銷售頁時,可能會在銷售內容裡放入一至三個行動呼籲,讓已經對商品感興趣的消費者可以直接點擊購買;而不再向傳統影響者行銷,只能期待消費者看完業配影片後對產品感興趣而主動了解商品。

同樣邏輯,今天如果這個機制開放,企業在尋找YouTuber開箱介紹產品時,就可以同時洽談廣告置入

如果消費針對商品沒興趣,基本上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來說也不會產生太大損失;但如果受眾已經對商品感興趣,比起還要讓他們手動搜尋產品或品牌名稱,或是需要拉到下方尋找連結,直接置入廣告引導消費者到銷售頁,反而可能是一種讓顧客體驗更佳作法──指品牌顧客體驗,而非平台用戶體驗。

特別是考量到行動受眾行為,比起還要讓他們移動畫面,直接點擊一定是更加直覺,也是提高YouTube平台影響者行銷成效更直接執行方式。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電商是否已無優勢?企業應該觀察哪些數位行銷指標?
  [推薦]靠補貼拉新及裂變打掠奪行銷戰,存在哪些風險?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