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雖然稱不上是新穎,但就目前台灣社群行銷市場而言,卻可以稱得上是最熱門行銷工具。隨著IG也逐漸導入廣告,目前除了一些常見的電商品牌、日常生活用品之品牌外,偶爾也可能看到精品在Instagram上投放廣告,甚至是經營起品牌IG帳號。這一點,其實與多數人社群行銷概念是相互違背。
就目前台灣網路族群使用習慣來分析,Instagram用戶年齡大約介於13-25歲間,雖然後段23-25歲已經屬於非學生族群,但社會新鮮人購物能力也並非精品主要消費族群。如果從此角度切入思考,那麼多奢侈品品牌布局IG意義又在哪裡呢?
事實上,單純從有沒有立即可以轉換之消費者來評估到底要不要經營一個社群平台,本來就是社群行銷相當大思考盲點。
雖然如BMW等品牌,每年本來就會提撥一部分年度行銷預算針對年輕消費族群切入,讓每一個年輕人都夢想未來要成為品牌消費者,但這終究是傳統媒體傳播思維。以社群行銷角度切入思考,雖然Instagram等平台依然是建立在「社群」機制下,但不妨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媒體工具」而非「轉換工具」,也就是將平台應用延伸到「Social Media」層級,思考該如何利用這些社群工具建立出品牌分流自媒體來放置各種不同行銷素材,而不是想著要如何透過這些平台獲得更多追蹤甚至是轉換訂單。
如果變更對社群行銷平台應用思考模式,精品又或者其他商業品牌該如何於IG上布局另一波行銷價值?
- 善用IG圖片及影片功能,玩出品牌獨特風格
分析目前社群行銷平台工具,於台灣主要熱門平台還是FB、Instagram、Twitter較多人使用,族群分布也較廣泛。單就這幾個平台功能機制來探討,IG與其他兩大平台最大不同便在於:圖片及影片呈現較具優勢。
雖然在併購Instagram後,Facebook也逐漸將功能機制與IG進行整合,期望讓兩個平台越來越像;最近更將個人用戶帳號首頁呈現方式增加IG那類方格式排列──未來不排除也可能用於粉絲專頁;但這類後續才更新之機制,終究不符合早期用戶使用習慣,因此不存在優勢。而Twitter本身以文字為主,比起圖片及影像,民眾資訊接受度又更偏低一點。
精品於經營官方Instagram帳號,相當多品牌其實是透過IG本身以視覺為主這項優勢,來呈現出有別於其他社群平台之內容;也就是說,受眾並非是主要考量,能否成為目前品牌社群行銷另一塊拼圖才是思考重點。
單就此角度來分析,一般品牌也未必不能透過Instagram延伸出另一區塊內容行銷策略。從IG圖片排列方式及多圖應用來思考,帳號首頁拼圖、主題圖文布局及圖影整合都可能產生出相當多創意發想。透過更加強烈的視覺呈現方式,吸引更多目光聚焦。
除了功能應用,學會從內容分工思考也是一個方向。於臉書等經營較久、官方意味較濃厚平台上,保留銷售及品牌資訊,Instagram上則規劃一些較生活化、公司內部訊息,也可能吸引一些品牌死忠消費者前來追蹤。
針對多數企業都在意的追蹤人數問題,初期當然還是將Facebook當做主要導流管道,善用目前兩平台整合已完善此特點,利用差異化內容吸引更多既有用戶再次追蹤。
- 回歸社群平台主要機制,多跟指標性人物建立社群關係
談Instagram目前另一個優勢,如果單從較主流主台來思考,跟Facebook相比另一個適合品牌應用功能便是「追蹤其他帳號」。
如同臉書早期也是以名人帳號逐漸吸引一般用戶加入及提高黏著度,IG上同樣也有相當多名人官方帳號,許多精品就會以官方帳號追蹤一些超模、時尚圈名人,利用社群平台本身既有「社交」功能來深化品牌價值。
透過追蹤及被追蹤,品牌跟這些名人甚至可能進一步互動,讓雙方品牌價值可以相互延伸,產生社群價值交換效果。
那麼如果今天只是一個中小型品牌甚至是新創品牌,追蹤了一堆名人後卻沒有名人要回追蹤,又該如何是好?那麼不妨可以將社交機制用來優化消費者黏性。
銷售一段時間後,品牌是否都有一群死忠消費者?如果這些消費者本身也有IG帳號並追蹤品牌官方帳號,那麼就該懂得送出交友邀請,建立出品牌與消費者間更進一步社交聯繫,讓這些死忠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更加深化!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