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應該算是讓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行銷人員最頭疼,也需要最投入時間成本及心思的行銷方法,除了必須規劃各種內容與粉絲進行持續連結及互動外,不實還會有各種消息傳出表示社群行銷平台已經轉移,目前消費者都在哪些平台上活動,哪些平台熱度又是最高,Discord應該算是近期相當熱門社群平台。
Discord並非是新平台,已經推出六年如果以目前數位行銷快速變遷這一點來看,雖然不像Facebook或Instagram已經可稱為老平台,也算中生代社群平台。Discord一開始做為聊天軟體進入市場,其實就受到遊戲族群還有實況主歡迎,而目前同時具有文字、語音及影音聊天功能,Discord已不單單只是一個聊天工具,甚至可以被拿來當成一個品牌論壇進行社群行銷經營。
真要從功能面來討論Discord,其實就像是Slack(區塊文字及語音聊天)及ZOOM(影音聊天)綜合體,如果要用一般普遍平台或APP來討論應該就是沒有影音聊天功能的LINE或是Telegram。
而Discord突然成為一種社群行銷熱門工具,最主要便是在虛擬貨幣跟NFT成為社群熱門話題後,由於Discord在幣圈還有NFT新創界很流行,也是做為NFT發行前累積社群能量相當重要工具,因此受到非常大的矚目。
從社群互動及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用戶體驗來看,Discord確實比起其他社群平台還要來得優異,但這是否代表企業就該嘗試經營看看,又或者直接轉移社群行銷重心?如果企業投入時間及人力成本經營社群,最終還是存在商業考量,那麼以商業品牌角度來看,Discord或許還是存在太高社群行銷門檻。
Discord以社群用戶為中心,未必適合一般商業品牌。
事實上如果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行銷人員有真正理解過Discord運作形式,應該就會發現與目前主流社群行銷工具相比,Discord運作模式就有相當大不同。首先最基礎來看,Discord與FB、IG等社群行銷平台經營模式最大差別便在於發言權也已經「去中心化」。
不同於在目前多數社群行銷平台上,品牌多半都是發言者,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粉絲都只是負責「接收」或「互動」,品牌於Discord之經營角色已經不再是小編這類內容創造者,而是普遍被稱為Moderator(主持人/板主),也就是說比起創造有趣內容讓用戶願意互動甚至分享,企業於Discord上最主要思考方向是如何透過舉辦活動、建立誘因引導社群成為創造話題。
從這個角度審視社群行銷模式,許多品牌可能就不合格。相當多企業接觸社群行銷都是從臉書粉絲專頁開始,累積的粉絲群也可能是透過投放廣告取得,而粉絲組成大多都是以品牌消費者為主,這與Discord是透過主題及興趣匯集受眾不同。
多數會想要使用Discord的企業無非都是看中沒有演算法限制,但是當企業過往並沒有經營興趣或主題社群時,又要讓受眾共同討論什麼?相信絕對不會是討論產品,因為這很容易導向客服危機。
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想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利用Discord經營深度用戶社群,其實可以先用FB社團試試水溫,如果社團當中也都是品牌小編負責發文,用戶創造內容或話題比例極低,那麼經營Discord也不會為品牌帶來什麼社群行銷價值。
以深度會員社群行銷為主,也該考量Discord廣泛性。
Discord並不適合多數商業品牌另外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因為廣泛性還是不足,雖然目前相當多媒體都在討論FB及IG已經越來越劣勢,TikTok、小紅書或Discord這類社群平台才是趨勢,但論述基礎多半都是因為特定熱度或是在某些時刻有極高討論度才出現。
社群行銷基礎還是在於「人」,從商業行銷角度來看當然就是要嘗試透過社群匯集消費者,甚至是藉由消費者組成社群。
當企業準備轉向經營Discord,就要思考消費族群多數都是存在於哪個社群當中?即便今天想經營的是深度用戶社群,那麼這些品牌死忠消費者又是否願意為了品牌多申請一個帳號?
實際一點探討,企業能否像NFT新創品牌會於發行前經營Discord,並利用白名單來刺激用戶於Discord上互動,企業又是否至少能拿出足以吸引用戶轉移之誘因?
對一般民眾來說,申請一個社群帳號一定是因為平台上有親友或是許多存在共同興趣之網友存在,才能夠使他們對該平台存在黏性。當企業目前所能掌握社群受眾都並非Discord用戶,那麼覺得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建立社群行銷效益,只怕多數時候都只是一廂情願。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