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像極了愛情」引發粉絲反感,社群行銷是否只懂跟風?

 

粉絲團經營是目前社群行銷相當重要環節,但是放眼多數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作法,很多都是聚焦於社群跟風上,也就是目前什麼話題比較火熱就用來進行借勢行銷,甚至於一些品牌小編連捕捉議題或創造議題能力都沒有,普遍都是看到塗鴉牆上大家都開始進行什麼社群跟風才連忙製作內容,如此作法不但無法讓粉絲團經營效果體現,甚至可能會讓粉絲反感。

 

前陣子就有許多粉絲專頁紛紛以「像極了愛情」為主題規劃內容,而來源便是有網友發了一篇貼文提到不管寫了什麼東西,只要在最後加上「像極了愛情」都會看起來像一首詩。在該篇文章引發瘋傳後,也開始出現一連串社群跟風

 

「像極了愛情」除了後來被指出其實是中國社群兩年前就流行過的「冷飯」外,另一個延伸出來的問題無非是許多粉絲團經營者後來開始氾濫使用這個關鍵詞。

 

在那一段時間裡,用戶幾乎在每個粉絲專頁貼文當中都會看到「像極了愛情」——還不包含自己親友的貼文也大量出現——久而久之就會開始讓粉絲對於這類社群跟風反感,如果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粉絲團經營者本身議題敏感度較低,在跟風上本來就比別人慢,就可能反而引發粉絲反感。

 

特別是如果有仔細觀察「像極了愛情」這個社群跟風議題,應該不難發現針對這個以文案為主的借勢主題,卻有相當多小編連文案基本概念都不懂,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更顯得社群跟風這個今日粉絲團經營主流的風氣相當荒謬。

 

究竟社群跟風是不是真不好,粉絲團經營應該以什麼方式進行才是正確作法?多數借勢行銷問題並非在於只知道跟風,而是缺乏議題敏感度,且沒有真正理解議題本身主要核心價值為何?

 

 

社群跟風如果無法跟上第一波,就沒有社群價值。

 

社群跟風容易產生問題為何?大概就是不管議題本身一開始多有趣,當一群粉絲專頁紛紛都在跟進時,受眾打開社群平台可能映入眼簾的貼文一連好幾篇都是相同議題社群跟風貼文,這個時候即使議題再有趣也會反反感。

 

特別是有一些品牌因為貼文本身都有做排程,又或者是粉絲團經營內容必須經過公司內部層層關卡審視才能放通關:即使小編有相當社群敏感度,貼文做好等公司內部都通過(可能還來回修改)都已經過了兩、三天,這時社群跟風貼文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價值。

 

一般來說如說如果粉絲專頁內容都是必須經過多人審核才能決定是否張貼,這些品牌就不適合進行社群跟風,因為當一個議題經過兩天後基本上已經沒有跟風價值,甚至於可能粉絲都已經被洗板到厭煩,硬還要跟風只會引起反感。

 

特別是像「像極了愛情」這類因為沒有什麼圖像設計問題,較容易跟風之議題,可能錯過第一天就已經不屬於第一波貼文;這時如果粉絲團經營人員還硬要規劃貼文跟風,對議題掌握度又不高,只怕會淪為東施效顰。

 

但是做為社群行銷人員,比起社群跟風表現自己很懂社群話題,更要進一步思考究竟這些貼文本身是否能真正產出社群行銷價值?

 

 

粉絲團經營最終要談價值,社群跟風必須思考商品包裝。

 

特別是借勢或社群跟風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基礎要素就是議題來源,如果受眾本身其實並不清楚來源為何,那麼即使跟風得再好其實都只是粉絲團經營者自我感覺良好——這其實是最主要問題,因為一般民眾並不像小編那麼熱衷於「行銷熱門話題」。

 

從這些問題可以知道,如果議題本身並不是廣為大家所知的熱門議題,被視為粉絲團經營主流的社群跟風其實並不具備太多社群行銷價值。因此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行銷人員在決定社群跟風前,首先就是要思考品牌粉絲是否都屬於重度社群用戶。

 

最主要評估依據便是這些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社群行銷人員都可以很容易看到甚至被洗板的議題,對於粉絲來說是否可能也存在於其好友圈當中,如果並非如此,在無法追溯到源頭的情況下,其實受眾是無法感知到這些社群跟風貼文本身有趣在哪?

 

不想要讓粉絲團經營內容淪於自high,社群行銷人員比起蹭流量,更應該將這個議題能不能與品牌或產品連結,如此即使用戶本身對議題沒有敏感度,也可以透過貼文接收到產品優勢或品牌理念,這才能讓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粉絲團經營存在價值。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社群行銷貼文借勢地震天災,如何拿捏尺度避免品牌危機?
  [推薦]社群行銷產生世代斷層,企業如何整合Facebook、Instagram?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