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用社群行銷角度思考,什麼內容適合社群平台屬性?

社群行銷即使在臉書紅利越來越下滑後,依然還是許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平時維繫顧客關係、觸及陌生消費者最主要管道,特別是在社群平台方面,近幾年除了IG崛起外並沒有太多社群平台具備行銷價值,而消費者屬性差異也讓企業社群行銷逐漸轉往雙平台發展,甚至多數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還是採用Facebook為主、IG為輔做為社群行銷策略。

雖然大家都在說粉絲專頁社群行銷紅利越來越低,甚至在演算法推動下連觸及率都慘兮兮,但相信如果時常在社群平台活動用戶都有過類似經驗;某個自己曾經按過讚卻很久沒看到過內容的粉專,某一天突然有則內容互動很好而出現於自己塗鴉牆上。

這則貼文之所以會被已經跟品牌粉專很久沒有接觸之用戶看到,最主要原因便是因為內容足夠吸引人而引發良好互動,因而被擴散到更多粉絲眼前。事實上社群平台並非是逐漸透過降低內容曝光來誘使品牌都投入廣告增加獲利,而是透過演算法來篩選好內容。

雖然此現象目前只有在臉書上執行,但是當其他社群平台未來逐漸有越來越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進入開始進行社群行銷,圍了避免過多商業資訊影響用戶對平台觀感,勢必也會有類似演算機制出現──就像廣告也有限定曝光數量。

想要避開再次被社群平台演算法追殺,企業唯一解方就是別再只是用大量內容洗板粉絲塗鴉牆,而該思考應該規劃什麼內容才符合社群平台屬性及用戶喜好,如此才是社群行銷該有正確思考方式。

做為主力的FB內容,主打有趣、有料、有情懷。

社群平台發展至今,多少都會逐漸建立出獨特屬性,各社群平台屬差異除了取決於提供功能,有相當大因素也因為用戶習慣決定平台特性;行銷人員想要將社群行銷做好,就是要學會掌握這些用戶行為。

單就目前還是多數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主力社群行銷工具的臉書來說,多數用戶目前都是將Facebook做為一個接收資訊管道,除了跟朋友互動外有些取代過去入口網站功用。當民眾想要接收什麼新聞、熱門議題時不再需要透過搜尋或是到各大新聞平台、入口網站尋找資訊,只需要滑滑臉書即可。

因此對於社群平台用戶來說,臉書最主要提供價值便是「娛樂」及「資訊」,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在規劃社群行銷內容時也應該遵循這些方向,才能真正貼近用戶社群平台使用行為,發揮更大效益。

有趣、有料、有情懷就是三個目前於Facebook進行社群行銷相當重要內容思考方向,透過詼諧方式提供能娛樂受眾內容就可能產生極高擴散效果,近期於各大社群平台相當熱門的「迷因」就是這類型。

除了有趣內容,想要包裝更多產品或品牌內容,可以朝向資訊化及導入互動或情感訴求的「沈浸式內容」方向發展。透過知識圖表或懶人包讓粉絲更容易理解產品及服務,或者規劃互動式情感內容讓受眾能身歷其境,都有助於提高社群行銷效益。

除了臉書,還有IG跟LinkedIn又該如何規劃內容?

除了臉書,事實上還有相當多社群平台在台灣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也具備相當行銷效益。近期有保險公司就在一則徵人貼文當中演示了各大社群平台用戶使用特性。

透過員工分享到各大社群平台照片分別展示出四個平台特性:於LinkedIn上表現專業形象、在Facebook上連結公司貼些形象內容、於IG上分享日常生活;甚至於連Tinder這個交友平台都加入,表現每一位員工也都能在工作之餘有交友時間。

這一則貼文除了本身就導入社群平台用戶行為,具備「沈浸式」效果外,事實上也展示企業在各大平台應該進行哪些內容規劃。

如果說臉書調性較為平衡,那麼IG跟LinkedIn就等同位於兩個極端位置上。多數社群行銷人員普遍都會將LinkedIn歸類於B2B企業社群平台,事實上一般B2C品牌依然可以於平台上發布一些專業或產業資訊以接收更多產業人事關注,表現企業專業形象。

而有別於LinkedIn訴求專業、臉書強調基礎知識,IG內容規劃則要更加生活化一點,如此才能更貼近用戶使用社群平台行為。

面對社群平台應用,行銷人員要學會從「一般用戶」角度思考,而不是想著如何規劃出能讓其他行銷人員驚訝的內容,如此才能透果社群將流量轉為銷售,真正建立出社群行銷效益。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內容電商時代來臨,如何靠內容行銷刺激訂單轉換?
  房地產業透過社群行銷打破封閉,還有哪些行業可借鏡?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