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開打,為何中國電商平台反而獲取紅利?

 

中美關稅戰於2025年再次升溫,當美國宣布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高達145%關稅,外界普遍預期中國出口貿易將受到嚴重打擊。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國跨境電商「敦煌網」在美國App Store下載量暴衝,一度僅次於ChatGPT。

 

這現象不只顛覆大眾對貿易封鎖直觀理解,也揭示數位平台與消費習慣在現代國際政經脈絡中全新動態。根據分析指出,敦煌網爆紅不只是政治風向轉變反彈現象,更是TikTok等平台催化下,價格敏感被放大實際案例。

 

短影片正在重塑全球消費者價格認知與品牌選擇邏輯,在TikTok有大量中國供應商揭露歐美奢侈品牌代工來源與價格結構,並提供「源頭直購」連結,引發美國消費者對傳統零售價值鏈產生質疑。在這類內容驅動下,價格敏感被放大,並帶動「去品牌化」、「反中間商」購買行為。正是這種社群導購機制與貿易壁壘效應重疊,使中國電商得以在看似不利的情勢中創造出紅利,並透過高性價比與透明供應鏈吸引大批海外用戶。

 

除了政策與內容推動,真正使中國電商得以長期受益另一關鍵,在於受眾結構轉換優勢。敦煌網原本以B2B為主,服務中小批發商,但在本波熱潮中卻迅速吸引大量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一般消費者,形成平台角色與使用情境突破。這種流量轉換,不只帶來爆發性成長,更代表中國電商平台在用戶經營策略上高度彈性與場景調整能力,也讓平台能夠從貿易摩擦中發掘出新消費市場與行銷模式。

 

 

  • 短影片與關稅戰帶動價格敏感,為中國電商建立機會。

 

在中美貿易對抗白熱化此背景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讓許多美國消費者開始擔憂日常生活開支上漲,特別是如T恤、家用品等基本商品,引發對「中國製商品將變貴」市場預期。

 

這種焦慮心理迅速轉換為尋找替代方案的行動誘因,而最直接解法就是跳過進口中間商,改為從源頭直接採購,因而帶動跨境直銷平台如「敦煌網」和「阿里Express」在美國市場意外爆紅,為中國電商開啟新市場縫隙。

 

TikTok等短影片平台在此波行為轉變中扮演重要推手,許多中國供應商開始主動上傳影片,揭露歐洲精品實際產於中國工廠實況,甚至直接展示製程與成品比較,並在影片中附上跨境購物連結。

 

透過這類短影片策略,中國電商不只成功拉近與海外消費者間距離,更掌握「去品牌化」敘事主導權。當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開始質疑品牌價值真實度,並認知到同樣工廠可生產不同品牌甚至無品牌商品時,「高性價比、低溢價」便成為中國電商最大競爭優勢。

 

當平台順勢優化購物流程,例如敦煌網針對美國用戶提供英文客服、Paypal結帳與物流追蹤服務,便使短影片導購轉換效率更高,有效將流量紅利變現為平台成長動能。

 

 

  • 除了關稅戰紅利,中國電商主要受益受眾轉換優勢。

 

在中美關稅戰升溫情勢下,許多分析普遍認為關稅加徵將直接削弱中國出口產業利潤空間,尤其對中小製造商來說更是沉重打擊。然而,市場卻呈現另一種逆勢成長情況。

 

中國電商平台,特別是像「敦煌網」這類跨境B2B平台,反而因為政策壓力出現縫隙,例如「去中間化」,或以「個人消費」名義進行低額直郵,使得商品在實際出海流程中依然保有價格競爭力。這類做法讓製造商得以直接對消費者,催生出新平台商業模式。

 

這波結構轉換下,中國電商不再只是簡單供應鏈串連平台,而是逐漸扮演起數位零售者角色。以敦煌網為例,該平台原本服務對象為批發業者,但近期為因應C端市場轉變,開始進行前端介面與用戶流程全面優化。

 

除了推出英文化商品頁面、即時客服功能、支援美國用戶慣用付款系統,並在物流端結合海外倉與跨境追蹤服務。這些調整使其原有B2B平台更能延伸至B2C市場,承接由TikTok導流的終端消費者需求。

 

關稅戰不但未能全面影響中國商品,反而讓中國電商抓住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對價格透明與性價比雙重敏感度,強化直購模式。當平台能提供與品牌通路相似購物體驗,卻具備明顯價格優勢時,C端消費者購買意願就會上升。

 

這也顯示出,未來中國電商將不再被動承接出口訂單,而能積極設計面向終端消費購物流程,逐步推進工廠自營全球可能性。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Z世代後還有MZ世代,網路行銷受眾重心是否該轉移?
  [推薦]YouTube也切入短影音市場,影片行銷市場是否重新洗牌?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