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醫療作為台灣發展觀光產業延伸領域,長期以來仰賴跨境移動與國際旅客流動帶動高價值療程消費。然而,隨著近年整體海外觀光客人數出現「負成長」趨勢,觀光醫療也受到直接衝擊。特別是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醫美、健檢等高單價自費項目,原本仰賴境外顧客短期來台模式,在當前旅遊需求放緩下,無法再穩定支撐原有業績規模。
台灣現階段觀光醫療,主要客群集中於東南亞國家與港澳中產階級,這些地區因語言文化相近及醫療費用可接受而成為主要來源,但近期在多重因素交錯影響下,赴台意願明顯下滑。尤其是日韓等地匯率走低,使其在價格競爭上更具吸引力,加上部分國家醫療簽證取得流程不夠友善,以及航班選擇有限、疫情過後機票價格偏高等問題,皆進一步削弱台灣觀光醫療競爭條件。
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之際,台灣觀光醫療該如何自處,是業者與政府部門必須面對核心課題。觀光客數量或許難以快速回升,但若能從目標客群、服務設計與行銷手法上重新檢討,觀光醫療未必只能被動承受萎縮壓力,仍有機會尋找突破口。
在總體觀光動能未明顯回升前,醫療院所若想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必須重新思考觀光醫療行銷結構與價值傳遞方式。從接待流程、產品包裝到通路佈局,皆需重新設計以回應當代旅客需求。
- 面對觀光醫療困境,醫療行銷該如何挖掘機會?
面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外國觀光客負成長現況,觀光醫療若欲突圍,必須聚焦於具備實質健康需求與高決策門檻這類「目的導向」療程。台灣在高階健康檢查、牙科、眼科與醫學美容等項目上,擁有成熟醫療技術與相對合理收費,特別適合醫療資源不足或品質參差不齊的東南亞市場旅客。由於此類療程多數為預約制、計畫型醫療,不易受到旅遊熱度或景氣短期波動影響,是觀光醫療可持續經營重要基礎。
醫療行銷策略應不再只限於療程推廣,而應進一步結合旅遊與療癒體驗,打造差異化內容行銷系統。台灣擁有豐富自然景觀與文化資源,例如結合北投溫泉放鬆療程、阿里山森林步道呼吸調理體驗,或結合台東原民部落草本療癒行程,皆可設計為「輕型醫療」結合「文化旅遊」整合產品。如此觀光醫療設計不只延伸消費者停留時間,也提升醫療旅遊整體附加價值。
在內容傳播上,醫療行銷應積極導入KOL與健康生活型網紅參與,藉由真實紀錄與互動內容,讓目標客群理解台灣觀光醫療流程、信賴度與體驗價值。
例如,邀請馬來西亞健身網紅赴台進行體態雕塑與健康檢查,並以Vlog形式完整記錄整趟行程,影片可曝光於YouTube或小紅書等平台,藉此引發大量東南亞粉絲關注與諮詢,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實際旅客流量。
這類操作顯示醫療行銷不應孤立於傳統醫療廣告,而應嵌入生活與社群文化中,才能引導市場產生共鳴與信任。
- 觀光客不來,醫療行銷又能規劃哪些觀光醫療策略?
觀光客不來,並不表示觀光醫療無法發展,關鍵在於醫療行銷策略再設計與目標市場重新聚焦。面對海外旅遊動能疲弱此現況,台灣醫療機構應將眼光放在穩定醫療需求的高價值客群上,特別是來自東南亞企業團體與保險合作對象。
診所可與當地大型企業或保險公司簽訂合作方案,推出包含「健康檢查」結合「旅遊行程」福利型醫療套組,藉由企業補助提高旅客接受度,並確保旅程穩定性。
觀光醫療接待設計也應同步升級,除了多語言介面、溫度感與使用友善度醫療旅遊官網,結合醫師團隊介紹、客戶真實見證、術前衛教及術後照護流程說明,以影音與圖像方式街能提升信任感。如能結合WhatsApp即時溝通,更能大幅降低潛在患者對跨境就醫焦慮感。
觀光醫療不應再以「大量導入短期客源」為目標,而該轉向發展高信任、高單價、高體驗深度療程設計。醫療行銷可進一步結合飯店、接送與旅遊業者推出一站式醫療旅遊服務,如溫泉飯店與醫美診所可合作「美容修復套組」,或健檢中心與五星級飯店聯名推出「健康假期專案」,讓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在安全與舒適中完成療程。此類模式不只可提高醫療行銷效率,更有助建立國際旅客對台灣醫療長期信賴基礎。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