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在過去幾年間,透過電商快速發展享受高度紅利,企業藉由大量廣告投放、折扣促銷與積極價格戰等掠奪式行銷手法,迅速搶占消費者目光與錢包。
但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統計結果,2023年台灣電子商務全年交易額僅小幅成長1.4%,這顯示出電商市場成長動能明顯放緩,業者透過傳統掠奪行銷模式所能取得效益也相對降低。電商紅利逐漸消退,消費者也對單純價格競爭與優惠促銷逐漸感到疲乏,因此零售業勢必要重新思考掠奪行銷未來方向。
當前零售業亟需調整掠奪行銷策略主要原因在於消費市場進入結構性轉變。過去掠奪模式通常著重於快速搶單和短期營收成長,忽略顧客終身價值深度經營與品牌忠誠度建立。如今面對消費者注意力分散、平台紅利消退與廣告成本提高,單純曝光與導流已無法滿足業績長期成長需求。加上整體市場從高速增長轉為微幅成長甚至停滯,零售業若不及時調整模式,將可能陷入持續競價惡性循環,最終影響企業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能力。
掠奪行銷如何調整是當前零售業重要議題,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業者應該開始從單純曝光導流轉向更精細顧客體驗管理,並透過情境式行銷、會員與私域流量深度經營,以及全通路策略導入,將行銷資源從短期廣告成本轉變為長期價值投資。
特別是藉由導入CRM系統及AI推薦等新科技工具,零售業可以更有效率挖掘並滿足消費者潛在需求,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與差異化優勢,以因應未來市場新常態。
- 零售業為何需要調整掠奪行銷模式?
零售業過去在電商快速擴張紅利期,普遍採取短期掠奪模式為主要策略。這種行銷方式強調大量曝光、價格競爭與折扣補貼,以短時間內吸引最大化訂單數與新客轉換。
在Facebook Ads、Google搜尋及廣告導流支持下,零售品牌得以快速衝高業績,搶佔市場佔有率。但這類掠奪行銷方式極度仰賴平台紅利與廣告投報率,一旦外部環境改變,便無法支撐長期營運,尤其在忽略顧客關係經營情況下,轉換率極易下滑,顧客留存率也難以維持。
進入2023年,台灣電商交易整體成長趨緩,已使掠奪行銷邊際效益迅速下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在紅利成長期後,對「買一送一」與「限時快閃」等促銷訊息也逐漸產生疲乏,心智飽和情況日益明顯。
Meta與Google等廣告投放平台成本高漲,也使零售業者獲得新客成本越來越高。當掠奪行銷變得「越做越虧」,零售業若不調整行銷策略,將難以支撐穩定品牌成長與利潤結構。
調整掠奪行銷策略第一步,應是轉向精準且以顧客為核心。例如,UNIQLO在App中導入會員分層與個人化推薦機制,配合CRM數據提升每次互動轉換價值。
此外,momo購物網透過moPlus訂閱機制,把重心轉向既有用戶經營與長期價值開發,而非單次促銷導購。這些作法都體現當傳統掠奪行銷方法無法再支撐規模成長時,零售業必須進一步轉向深度經營、提升顧客終身價值。
- 掠奪行銷又該如何調整?三個零售業可參考方向。
當掠奪行銷在電商紅利退潮後逐漸失效,零售業若想維持成長動能,勢必得對此策略進行重新定位與調整。其中一大重點即是轉向深耕會員制度與私域流量經營,從搶佔新客轉為強化既有顧客關係。例如透過訂閱制、LINE官方帳號、品牌自建App與社群圈層的擴張,建立屬於品牌高黏度流量池。即是運用CRM數據進行顧客分層經營與再行銷,藉由專屬優惠與個人化推薦強化回購行為,進一步提升顧客終身價值。
未來,掠奪行銷形式也應由單純價格訴求,轉為情境式體驗驅動,讓品牌能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情感連結。零售品牌應善用短影音、實境直播與KOL傳播等方式,將產品融入生活場景敘事中。
例如美妝品牌可透過直播與KOL實測,強化「即看即買」轉換路徑,提升產品被記憶與觸發購買機會。這類情境式行銷策略,不只能提升品牌辨識度,也能有效降低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
零售業在廣告投放布局也需從全面單點式廣告,調整一部份為通路式資料驅動滲透。不同於傳統廣告曝光,RMN能依據消費者實際交易行為與購物歷程,在關鍵決策點精準推送訊息。這種以用戶行為為基礎的掠奪行銷模式,將成為零售業未來競爭基礎。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