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療癒抒壓成為後疫情行銷重點,醫療行銷如何轉換策略?

 

一般來說疫情應該算是醫療行銷主場,即便在肺炎疫情爆發後,本身也屬於實體經濟一環的醫療診所多少也都受到影響,但醫療行銷在民眾對於疾病恐慌時,終究還是存在需求優勢。只是如果醫療行銷人員針對疫情還是習慣使用焦慮、恐慌這些形式來包裝行銷內容,那就可能起到反效果。

 

如果疫情帶動的人性是共通,那麼美國目前各大品牌聚焦廣告及行銷重點「療癒抒壓」或許也將成為目前台灣主流,也是必須以信任為主軸的醫療行銷極為重要核心要素。

 

針對疫情後廣告傳播產生之變化,麥肯廣告於2020年在18國進行調查顯示51%受訪者認為「品牌能理解他們的挫折比喚起夢想更重要。」這個結果跟過去品牌標準行銷模式是有相當大差異,也十分值得醫療行銷人員關注。

 

疫情爆發前,雖然未必所有品牌都需要朝向積極、充滿夢想此方向來塑造品牌形象及個性,但是品牌標準色主色調以紅色、橘色為主的品牌也多是偏向樂觀進取,綠色即使相對柔和也是以傳遞「正能量」為主。如果轉換到醫療行銷角度來看,綠色算是相當常見診所標準色系,也象徵診所應該將品牌溝通聚焦於「關懷」上。

 

即使是象徵歡樂、積極的可口可樂近期針對運動飲料Powerade所推出廣告主打標語也設定為「停頓就是力量pause is power」。這看似不再進行積極鼓舞,事實上卻是以「包容」形式來傳播正向能量。

 

那麼針對這個疫情爆發後各大品牌紛紛轉向的品牌及行銷溝通方向,醫療行銷人員究竟該如何讓自己不單單只是治療病患疾病,甚至還能讓人感覺到「療癒」?首先就要先理解:為何此趨勢會變成一個疫情後主流?

 

 

  • 當整體大環境已相對恐懼,醫療行銷就不該加大恐慌。

 

療癒行銷之所以成為主流,最主要原因便是在經過兩年,全球疫情不但沒有趨緩還變得更加嚴重,民眾打了兩、三劑疫苗因為不良反應相當次舒適,最後還是可能會突破感染,這種看不到疫情結束那一天的絕望造成比起積極加油,消費者更需要被關懷及療癒。

 

特別是目前台灣在去年五月進入三級警戒後又遇到這一波更加嚴重社區感染,台灣消費者面對焦躁會遠大於今日美國消費者。

 

那麼醫療行銷人員針對這一波療癒行銷潮又應該如何切入,可以分別從「社群平台」及「客服管道」兩個工具層面,提供民眾更多貼心叮嚀以及針對疫情提供民眾更多即時訊息。

 

針對社群日常貼文部份,醫療行銷人員必須注意貼文內容用語是否都有融入「療癒」相關字詞?

 

直接表現包容其實過於矯情,那麼又是否可以在平時廣告、社群貼文當中,嘗試表現出「你很懂他們」?痛點闡述已經不單單只是「實際問題」,而是要深挖出民眾面對疫情時可能存在之「內心焦慮」。

 

 

  • 透過醫療行銷平台提供疫情資訊也是一種療癒行銷。

 

一提到療癒,應該多數人都會想到醫療行銷關懷面,事實上回歸到醫療診所本身於服務面應該表現專業價值,提供民眾在面對肺炎疫情可能會產生各種疑難雜症,也是醫療行銷可以建立「療癒價值」。

 

當然並非就是要醫療診所規劃專線或是讓民眾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前往診所有問必答,而是可以嘗試規劃一些自動化回覆系統,讓民眾可以隨時鍵入各種疫情相關問題獲得答覆。

 

無論是於FB Messenger還是LINE@這些民眾都可以輕鬆連結通訊工具,只需要透過chatbot或是LINE@本身就有內建自動回覆功能,把民眾面對疫情可能會出現如「快篩陽性該怎麼辦」「如何進行線上問診領藥」等問題都先規劃好相對應答案,當民眾有需求時只需要點擊問題就可以獲得明確答覆,診所不需要騰出任何人力來應付民眾各種問題,又能藉此增加醫療行銷平台曝光度、提昇診所品牌信賴感。

 

醫療行銷特別適合進行這類操作最主要原因除了發揮本身專業特質外,疫情相關問題其實都有一些基本回覆範本,醫療行銷人員只需要整理建置好,加上相當多疫情相關規範都是地區性,又符合醫療診所在地化特性。

 

當生技相關產業都會於官網放置口罩、快篩地圖解決民眾查詢需求並以此曝光品牌時,本身處於第一線的醫療診所自然不能錯過這個醫療行銷機會。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醫療行銷無法直接訴求效果,代言人是否具有行銷助益?
  大家都在送iPhone,牙醫診所該如何規劃社群行銷活動?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