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電商行銷已經不夠便利,快商務是否為未來掠奪行銷重點?

 

快商務算是在電商、新零售這些商業模式出現後最近被熱議的零售新模式,甚至可能會比先前幾個零售模式還要來得更具有掠奪行銷效益。那麼究竟快商務是什麼?

 

快商務為何將可能顛覆零售產業?總部位於古爾岡,由軟銀投資主要從事線上雜貨配送的Blinkit,近期就選擇重新進行事業布局從電商(E-Commerce)轉型為快商務(Q-Commerce)。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快商務不過就是另一個跟新零售一樣只是被炒作噱頭跟造名詞假議題,但事實上就跟新零售一樣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理解應該如何架構,對於快商務認知偏差也可能會讓人忽略這個新商業型態可能會帶來掠奪行銷效果,更遑論快商務即使在台灣零售市場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簡單說明Blinkit在快商務部份所進行工作其實就是在各城市開設幕後店,這類幕後店與一般探討零售通路不同,都是不對外開放的物流節點,利用一些閒置倉儲來加快物流速度。

 

快商務之所以能成為零售業掠奪行銷新機會點,最主要便是因為此零售模式同時整合傳統零售及電商銷售兩個零售模式優勢,建立出最大化成效。而想要將快商務掠奪行銷效益最大化,電商本身數據行銷更是關鍵節點,除了可以藉此更了解各個幕後店產品組成應該是什麼樣子,甚至透過數據分析預測可能會產生大量購買商品預先將產品放進倉庫中。

 

Blinkit藉由快商務布局讓到貨時間從原先2-3天縮減為1天,以台灣市場來說等同於是要做到6小時內到貨才能稱為快商務,而且並非是目前部份電商平台已經在進行的雙北6小時到貨,而是不管消費者位處於每一個位置都要做到能6小時甚至是3小時到貨。

 

從此角度思考,快商務在台灣其實已經相當常見,Foodpanda跟Uber Eats自建物流超市就是類似策略,但更接近其實是全家、全聯、7-11跟外部或自有外送平台合作。

 

但是快商務真正要發揮掠奪行銷成效究竟應該要關注什麼?本身無法有全面通路布局的電商品牌又該如何透過快商務放大掠奪行銷優勢?

 

 

  • 台灣幅地相對狹小,快商務關鍵並非通路數而是精準度。

 

台灣目前快商務基礎因為主要進入市場者都不是電商起家,因此沒有數據進行賦能,雖然快但是倉儲坪效不高。真正具備數據優勢的蝦皮,店到店也只是做為寄貨、取貨店,還沒有商務價值,因此反而低效率。

 

事實尚以台灣市場做分析,由於整體幅地就相對狹小,電商配送速度要做到一天到貨已經沒什麼困難,民眾是否還有更快需求存在?這就是快商務是否有發揮空間重要思考點。

 

如果單純從速度而非精準度來思考掠奪行銷重心,那麼快商務勢必要從通路布局角度切入,但即使像7-11、全聯或全家這類高密度通路布局,也會因為商品有限而無法將掠奪行銷成效最大化。而另一個切入形式則是設置大量倉儲點,這又會形成相當多只能從電商角度切入,犧牲實體銷售機會的幕後店。

 

但如果能將數據導入快商務,能夠了解哪一個地區可能哪類商品甚至是哪個品牌商品銷售情況最佳,就能依據不同通路點做最佳化分配,如此不只能於電商做到快商務的快,店面商品精準度更能讓實體銷售最大化,整體提高掠奪行銷效益。

 

 

  • 電商品牌想布局快商務掠奪行銷策略以借力使力為主。

 

由此可知,雖然快商務主要賦能還是在電商專精的數據層面,但是最終要實現快還是要存在一定程度通路布局才又辦法達成——至少也要在重點縣市有二到三個幕後店,這對電商品牌來說是可望不可及。

 

但是當快商務即將成為「未來趨勢」,甚至是影響力遠大於電商、新零售這些被稱為顛覆的零售模式,中小企業或電商品牌也不能坐以待斃。

 

快商務在台灣並非還在啟蒙階段,透過通路品牌電商化、美食外送平台這些碎片化物流成熟化,加上通路密度高這些特點,快商務於台灣市場大概只剩哪一個通路品牌做好整合開始正式啟動。

 

而電商品牌針對快商務這塊市場最佳掠奪行銷策略無他,便是找到一個最具備優勢通路品牌借力使力,就像今日透過蝦皮可以獲取相當多電商流量,或許再過幾年就沒有所謂實體通路龍投或電商龍頭這類說法,只剩下全通路零售龍頭。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LINE社群」新功能不怕被翻群,是否將成團媽經濟助力?
  [推薦]APPLE也要開發電動車,區塊鏈技術又能扮演什麼角色?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