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L(Buy Now Pay Later)這個機制也已經問市好一段時間,看似與信用卡付款沒有太大差異,卻成為各大電商龍頭紛紛插旗之掠奪行銷重點。包含PCHOME跟momo兩大電商平台也都有個別BNPL機制,pchome還是用自家投資的「分期趣」。
從零售的角度來看,能提供的金流選擇越多,自然有更多掠奪行銷優勢,畢竟每多一個支付方式就能多帶來一些客群,但這是否可以套用到BNPL上做思考?從電商行銷角度來看就相當值得探討,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一般中小企業也值得思考究竟在那麼多金流選項中,是否需要將BNPL加入自家品牌官網支付選項,對另一個分眾市場進行掠奪行銷。
對多數企業來說,本身自然不可能自行出來營運BNPL服務,如果是上架pchome或momo等寄倉購物中心,那麼平台提供金流也並非自己可以選擇。但如果是以官方商城方式的掠奪行銷進入這些電商通路,那麼從金流到物流選擇都有很多考量關鍵點。
就像當蝦皮開通「蝦皮店到店」後,許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賣家都因為有免運優惠的掠奪行銷紛紛開通此物流選項,但是最後發現因為通路數量不多,買家取貨都要等待相當久——自己也花一堆時間成本寄件——最後選擇關閉該物流選項。
無論是BNPL還是未來各個可能進入市場成為新電子錢包及支付工具的「通路電支」,品牌究竟要不要加入官網提供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消費者更多選項?最主要便是從「人」這個層面來思考:就短期及長期來審視,這對企業來說存在什麼掠奪行銷價值。
金流是否有助於掠奪行銷?關鍵在能否帶來良性發展。
雖然BNPL目前看起來壞帳比例都不高,各家提供服務公司數據顯示平均只有1%,但品牌端選擇依附某個平台或是使用某些工具應該思考:這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掠奪行銷發展?
特別是越來越多通路支付工具未來都可能進一入市場放大掠奪行銷廣度,品牌是否該依附這些電支工具,就跟思考PNBL相同,必須從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用戶角度來做思考。
觀察各家通路電子支付發展,最主要看這些通路主要客群都是哪些人?例如全聯可能都是一群平時購買生鮮或家庭用品族群,那店家或品牌官網未來導入PX PAY當然對消費者來說相對友善,因為他們或許就放了些錢在PX PAY裡面。
從這個角度看,BNPL就未必會是一個好支付選擇,因為BNPL客群相對明顯,就是排除需要分期付款服務,但又無法使用既有金融服務(信用卡)之族群。
雖然也有一群主力客群是因為沒有在工作所以沒信用卡之家庭主婦或學生族群,但BNPL換個角度就有點類似「次級金融產品」,即使最終付款風險是支付公司扛下,但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是否要針對這一群受眾進行掠奪行銷,才是思考關鍵要素。
品牌端即使也不怕收不到錢,但要想的是如果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發展,那麼觸及相對穩定也高收益消費者才是掠奪行銷正確方向。
BNPL成為龍頭插旗重點,可以思考產品面掠奪行銷問題。
不過從BNPL此金流服務出現,倒也提供企業一個產品開發方向跟探查掠奪行銷可能性。BNPL最主要提供服務為無信用擔保支付,其中分期付款更是最主要賣點,而信用卡基本上就是一個相當典型的先買後付工具。
目前坊間在談論BNPL主要服務特點基本上與信用卡一模一樣,都是次月結清或是約定分期付款,差別只有信用卡有財力或收入證明才能申請,甚至當消費額度超過信用卡額度還要與銀行申請提高額度,等同於每一筆消費背後都是有銀行在審核顧客之消費能力。
而BNPL便是針對這一群被傳統金融排除在外族群提供一定額度免擔保額度,後續還能依據用戶的還款情況逐漸開通各種權限,此機制主要變是以顧客過去消費及付款情況來逐漸累積信用。
從BNPL可以成為另一個金流支付空位,並讓各大通路龍頭關注,便可知道當企業想要探查掠奪行銷可能性,或許在既有市場當中還有非常多既有產品服務無法滿足之空位可以切入。
許多人都在討論對BNPL公司來說,在必須承擔風險情況下,還只能收取金流手續費,究竟有何獲利?先不論從整體零售市場規模來看,即使只收取手續費就存在多大金流規模,金流支付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背後可以掌握客群才是最大價值所在,這或許才是企業切入進行掠奪行銷極為關鍵重點。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