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風險,品牌自營跨境電商是否將是解方?

 

美國關稅戰在2025年4月再掀起波瀾,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國產品加徵關稅,這對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台灣企業無非是巨大震撼。尤其科技電子產業、美系品牌代理商,以及跨境電商業者,面臨著嚴峻成本挑戰。台灣企業想將此危機轉為契機,就要從通路布局角度思考如何將價格戰轉型至價值戰,才能在動盪中維持競爭力。

 

關稅提昇衝擊下,許多企業將目光投向自營跨境電商,試圖藉由此策略降低外部依賴度。品牌透過自營跨境電商,不只能直接掌握商品利潤空間,也能擁有更多元、即時消費者溝通掌控權,建構出更有彈性與競爭優勢之商業模式。

 

自營跨境電商儘管能強化品牌掌控權,但也帶來不容忽視營運壓力。無論是網站平台建置及維運、第三地物流配送中心佈建,或在地語言及行銷資源投入,都需要品牌投入大量資本與人力。

 

即便透過自營平台經營,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依舊無法完全規避美國高關稅政策所帶來潛在風險。因此,品牌在決定是否跨入自營跨境電商前,必須綜合考量長期經營效益與投入成本,避免尚未擺脫關稅困境,反而陷入營運負擔與風險中。

 

 

  • 自營跨境電商讓品牌面對關稅戰,掌握利潤及溝通權。

 

許多長期仰賴代理商或分銷通路的傳統貿易品牌,產品利潤原本就相對有限,再加上關稅衝擊,往往不得不讓利或轉嫁成本給消費者,導致競爭力下滑。

 

但隨著跨境電商成熟,自營電商逐漸成為企業應對此類危機解方。透過自營跨境銷售通路,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品牌能直接掌控終端售價、訂單與促銷策略,例如透過提高平均客單價,設計特殊組合銷售,攤平關稅成本,使企業在不降低品牌價值情況下,有更大利潤調整空間。

 

自營跨境電商另一個優勢,就是能夠靈活調整物流策略,以應對關稅所帶來成本增加問題。例如品牌可透過設立第三地倉儲中心,再透過區域倉儲調度,避免直接承擔美國高額進口關稅成本。或是品牌可以透過在地倉儲機制,分流降低進口商品稅務負擔,緩衝美國市場價格衝擊。

 

除此之外,品牌自營跨境電商通路最大好處是能完整掌握行銷節奏、售後服務、退換貨政策與顧客數據等關鍵營運資訊。尤其當美國消費者對商品漲價出現質疑時,品牌可以透過自營官方網站、社群媒體或會員系統,清楚說明漲價原因與背景,以坦率、透明方式與顧客溝通。

 

這種主動掌控與透明化溝通策略,正是自營跨境電商在面對關稅挑戰時,最具價值策略優勢之一。

 

 

  • 除了未知關稅風險,跨境電商也存在高營運門檻。

 

跨境電商雖然被視為面對國際關稅戰解方,但其背後潛藏門檻與風險,同樣不可輕忽。首先,跨境電商無法完全避開關稅問題,商品進入當地市場仍需支付相應進口關稅。品牌自營電商即便擁有自主定價權,卻依舊需要面對此成本壓力。

 

為緩解此狀況,企業需考慮設立海外倉或第三地分銷點,以達到物流分流,降低直接出口關稅負擔。但實務上如品牌無法及時建立在地履約能力,便容易遭遇配送成本過高或退貨流程複雜等問題,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

 

再者,品牌若無法在前期透過社群媒體聲量、站外廣告或KOL合作導流,自營跨境電商平台通常很難自然取得充足流量。現階段跨境電商市場多由亞馬遜等電商巨頭壟斷,消費者傾向於前往這些平台搜尋並購買商品。

 

品牌若無充足廣告預算及完善內容策略,在初期極難吸引用戶主動造訪品牌官網。許多台灣品牌在北美市場嘗試自營跨境電商初期,若沒有與當地媒體進行合作,往往需承擔高昂廣告成本,或是流量便無法提升。

 

從技術與營運面來看,自營跨境電商平台本身建置就需要投入龐大資源,包括網站系統架設、多語言客服系統、金流支付的國際整合,以及物流配送系統全面整合。

 

對中小型品牌來說,若缺乏足夠資本與專業團隊支持,冒然投入跨境電商經營,往往會造成內部資源分散、營運效率低下。舉例來說,如果不能妥善處理當地退換貨與售後服務,將導致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負評增加,最終不只影響品牌形象,也造成大量額外成本支出。

 

跨境電商雖有策略意義,但高門檻及潛在風險必須審慎評估,才能避免得不償失。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避免在媒體行銷上起爭議,網路行銷人員如何善用口碑行銷
  [推薦]大家都在滑手機,中小企業是不是也該做手機APP?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