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向來仰賴傳統分銷通路,透過中盤商、零售商層層轉手,才能進入消費者手中。但近年來由於數位媒體崛起,尤其是短影片風潮讓農產品銷售出現全新可能性。
如同台中霧峰「霧農大叔」透過一支「吃荔枝不上火小妙招」短影片,在三天內突破了兩百萬瀏覽人次,或是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以「來莿桐找Sandy」為主題,直接於田間烹煮料理,短短三個月就累積六百萬自然觀看,並成功將社群流量轉為實際營收。
這些成功案例都顯示,當農產品轉型為內容IP時,就能突破傳統分銷侷限,直面消費者,開創更直接、有效數位行銷模式。
過去農產品即使於電商平台也多數以優惠、折扣作為銷售核心,消費者雖然能被短期吸引,但卻難以持續關注。透過短影片,從真實場景、農民親自示範,到貼近消費者日常料理、使用方式,都能讓農產品更真實而具體進入消費者視野與心智中。透過自然內容呈現,消費者也更願意主動參與互動,進而產生情感連結,形成品牌忠誠與購買轉換。
無論是台中霧峰荔枝,還是雲林莿桐的小黃瓜與酪梨,短影片不只要能吸引眼球,更要具備引導流量變現。莿桐鄉農會透過短影片內容,結合LINE團購及臉書社團導購,讓消費者從觀看、留言互動,直接進入購買流程,提升銷售轉換效率。當農產品與消費者距離被大幅縮短,流量就不再只是單純數字,而是真正能為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農民帶來實際收益的重要資產。
- 用短影片推廣農產品,要以內容入口取代廣告入口。
過去農產品推廣由於以價格競爭為主軸,導致難以建立持久形象,消費者也容易感到疲乏。透過短影片,以「教學」、「體驗」、「產地紀實」等軟性主題吸引注意力,農產品得以藉由更生活化情境深入消費者日常,降低消費者抗拒心理。
例如台中霧峰「霧農大叔」以生動活潑方式教導觀眾如何吃荔枝不上火,在短時間內成功吸引消費者注意,並提高農產品討論度。
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及TikTok等平台目前都以短影片為發展重心,不只傳播快速,更有即時留言互動功能,讓農產品推廣者可以與消費者直接對話,建立更親近且真實形象。
以雲林莿桐鄉農會「來莿桐找Sandy」為例,影片中主角張鈺萱親自回覆觀眾留言,詳細解答農產品來源及料理方式,有效拉近與消費者間距離,同時也提高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對品牌信任感,最終加速購買決策。
短影片平台演算法主要依據「內容共鳴度」與「完播率」決定影片曝光量,這表示只要內容本身夠吸引人、能引起共鳴,就能無需投入大量廣告費用,自然獲得平台推播與廣泛擴散。
例如莿桐鄉農會團隊所製作田間料理影片,從現場即興示範料理,到有趣田間互動為止,每支影片都成功吸引觀眾高比例觀看,進而獲得大量自然推播流量,這種高共鳴、高互動內容模式,也逐漸成為未來農產品行銷重要模式。
- 農產品貼近民生,短影片更要追求能導流變現。
農產品屬於高度民生導向品類,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對價格、品質、產地來源都極敏感,若只依靠品牌印象或情感連結,仍不足以促成實際購買。因此,短影片若要作為農產品主要推廣工具,必須設計導購轉換及著陸機制,將觀看轉化為實質銷售。
具體來說,在結尾加入如「點我訂購」、「加入LINE團購群組」、「填表預約」等行動呼籲(Call to Action),能有效將觀眾興趣導入購買流程,使農產品曝光成為可控業績來源。
每支短影片都可視為完整「產品頁」,以視覺與敘事代替文字與規格表。以「來莿桐找Sandy」為例,張鈺萱在田間示範如何醃脆瓜、炒蘋果絲瓜,過程自然講解小黃瓜挑選技巧、品種口感與產地特性,讓消費者在無壓力觀看中理解產品優勢。不需再額外製作商品頁或行銷文案,短影片本身就是高說服力素材,能同時提升資訊傳播與轉單效率。
短影片導購也可結合LINE社群或Google表單,搭配彈性團購模式,進一步降低庫存壓力與物流風險。像莿桐鄉農會透過「田田圈」FB社團與LINE群組雙軌經營,針對每支短影片上架對應團購連結,讓觀眾可即時回應與下單。當某支影片引發高流量,團隊能迅速因應開團銷售,這種「點播式行銷」不只符合數位消費習慣,也讓農產品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流量變現效益。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