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浸式體驗在元宇宙蔚為話題後逐漸成為另一個熱門趨勢,最主要原因還是目前討論沈浸式體驗多半都還是聚焦在VR、AR這些硬體技術面上,甚至有媒體指出八成台灣消費者對沈浸式體驗接受度極高。但如果從牙醫行銷角度思考,究竟這個新技術及行銷方法論是否適合?或許牙醫行銷人員必須先打個問號。
以VR或AR為基礎的沈浸式體驗除了把門檻拉很高讓一般企業難以進入外,事實上也是落入技術迷思,認為只要花了錢導入這些工具就可以真正做到沈浸式體驗,這其實是相當大錯誤。
VR基本上就不需要說,當一個行銷方法門檻是建立在消費者有沒有準備相對應硬體時要普及就相當困難,除非是透過品牌線下公關活動,現場就擺了很多台VR設備讓消費者體驗,那麼成效可能會好上許多,畢竟就連本身就在推廣元宇宙的Meta公司都必須成立線下實體店。
如果從牙醫行銷最主要還是希望受眾透過沈浸式體驗對療程服務感興趣,基本上透過VR來執行就更加不切實際。
更別談沈浸式體驗如果都只聚焦於硬體,用個VR裝置播放療程服務廣告也沒太大意義,原因便是沈浸式體驗關鍵真不是技術而是內容。
這一點從許多品牌最近都在做AR行銷可以發現,這類作法主要便是透過知名IP或是特別設計的AR場景讓民眾有參與感而提高整體行銷擴散度。但如果細想也不難發現雖然這類沈浸式體驗能產生擴散效益,但並沒有真正讓受眾認知到品牌或產品特色。
就像牙醫行銷也可以去談下寶可夢這些IP聯名,並設計AR擴境讓兒童都覺得到牙醫診所相當好玩,但這能夠降低民眾對於療程關注度或是更樂於到牙醫診所看診嗎?相信答案相當清楚。
牙醫行銷人員在思考將沈浸式體驗導入行銷流程時,就要避開這類盲目從技術面做思考,最後只是花了大錢做虛功的無效行銷策略。
那麼是否代表如果診所沒有足夠預算製作VR或AR內容就沒有辦法將沈浸式體驗導入牙醫行銷流程?或許沒有辦法讓潛在病患真正「沈浸」於行銷內容當中,但是強化對療程服務之體驗觀感還是可以思考方向。
- 從五感角度思考牙醫行銷流程,內容也能達成沈浸式體驗。
如果從內容角度,結合體驗行銷該有的五感進行沈浸式體驗規劃,那麼即使不仰賴VR或AR這類高科技裝置,企業也可以將沈浸式體驗導入到牙醫行銷流程中,而且不單單只有實體可以,數位行銷一樣也可行。
前陣子熱門話題國片《咒》便是在電影當中大量使用「互動」並結合聲音跟畫面進行沈浸式體驗經典恐怖片案例,讓相當多人看完電影後陷在恐懼情緒中抽離不出來。
當然這也是仰賴電影院的大螢幕跟音響設備才有辦法做到這一點,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透過數位行銷善用視覺、聽覺強化體驗,例如咬下餅乾、吸麵喝湯甚至是咀嚼的聲音,都能起到相當大刺激效果。
這時牙醫行銷人員就可以思考單就目前療程推廣影片來說,是否有可以從互動環節或是音效、畫面角度切入之調整方向,或許這些「類沈浸式體驗」作法,就是優化牙醫行銷成效最好方向。
- 牙醫行銷進行沈浸式體驗規劃,關鍵在化解病患焦慮心態。
究竟什麼是沈浸式體驗,《場景行銷模式》書中一句話算是給出相當不錯解釋:在恰當的場景中,讓顧客得到恰當體驗。
思考沈浸式體驗或更加基礎的體驗行銷,該思考在什麼樣觸及狀態下,提供什麼內容讓潛在病患可以對療程服務有更強烈感知,這才是能否發揮行銷效益關鍵。
而從牙醫行銷角度做思考,必須要透過沈浸式體驗解決的問題最主要還是民眾可能對療程服務可能產生恐懼,這時可以思考方向便是如何讓受眾視覺感受療程,同時透過聽覺化解對牙醫療程可能會存在恐慌情緒;這類沈浸式體驗才能真正對牙醫行銷起到療程推廣幫助。
從此思考方向延伸,沈浸式體驗也不單單只能應用於數位行銷環節,牙醫行銷終究是以實體服務為主,這時當病患透過線上體驗對診所產生期待感,進入診所後是否依然還能獲得相同沈浸式體驗感受?從五感角度思考,或許牙醫診所存在更多可以優化之體驗環節。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