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過去十年來一直都是無論規模大小之企業擴大品牌曝光與提升業績極為關鍵工具。但隨著投入市場競爭者越來越多,加上平台演算法不斷轉變,全球成效型廣告商Taboola與Qualtrics最新合作發表研究便提出,有超過七成廣告主有感社群廣告投資報酬率遞減,其中也有半數企業已經開始調整廣告預算,轉向其他數位行銷管道。
這項研究凸顯企業於社群行銷及數位媒體成效所遭遇瓶頸,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品牌若繼續只是不斷增加預算以提高曝光,恐將面臨更嚴重資源浪費與效益流失。
社群行銷發展重點已經逐漸從「透過廣告曝光」轉為「提高參與」,廣告主開始意識到,消費者對重複且缺乏互動的推播訊息越來越無感,甚至產生廣告疲乏,導致廣告效果大幅削弱。
與之相對,如果品牌投資發展能觸動使用者互動的內容,例如陪伴感主題討論、品牌與顧客共創話題或真實互動式短影片,更能提高品牌與消費者間信任感與黏著度。因此,如何透過參與式內容讓使用者真正投入,已成為企業社群行銷策略轉型重要方向。
品牌也必須重新定義社群行銷價值,擺脫「廣告迷思」,轉向追求能產生長期互動效益,如社群黏著度、內容互動頻率以及使用者自主分享內容生成量。當企業將經營重點從短期廣告投入轉向長期且深度品牌社群經營,就能打造更穩健且忠誠消費者關係。
未來社群行銷不再只是單純透過廣告轉換,而是必須深耕品牌參與度與顧客體驗,如此才能創造出真正具備長期影響力社群生態。
- 社群行銷重點已經從透過廣告曝光,轉為提高參與。
品牌社群行銷策略在過去幾年一直以擴大品牌曝光與追求快速轉換為核心,廣告主習慣透過CPM、CPC 等成效指標評估每一筆廣告投資。然而,隨著使用者對推播型訊息逐漸感到疲乏,加上演算法日益偏向收費導向,使得廣告費用不斷上升,卻未能帶來等比例效益回報。這促使品牌開始反思,只依賴廣告投放是否真能長期驅動顧客參與與忠誠度。
隨著品牌逐漸發現問題,社群行銷重心逐步從廣告曝光轉向建立用戶參與及互動關係。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不再只是投資於FB或IG廣告,而是積極經營品牌自媒體與會員社群,打造私域流量池,藉此擺脫依賴平台演算法。
十分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運動品牌Lululemon長期經營自有社群與課程,不只強化顧客黏著度,也促進回購與口碑擴散,成為社群參與導向經營代表案例。
部份品牌也開始分散廣告策略,跨足原生廣告、YouTube影音、SEO文章與Podcast等多元管道,以延長內容壽命並強化品牌觸及深度。再透過導入CRM系統、LINE API、訂閱機制與自建電商平台,掌握使用者數據並進行分眾經營,進一步擴大社群行銷實質效益。
- 品牌必須重新定義社群行銷價值,擺脫廣告迷思。
品牌在面對社群行銷模式出現結構性轉變時,必須重新定義所謂「社群行銷投資」所能產生價值。長期以來,社群廣告習慣以ROAS為唯一衡量依據,卻忽略品牌聲譽、社群活性與回訪互動這些無法立即變現,卻極具累積價值的指標。當社群行銷被簡化為不斷投放廣告買流量,品牌就會逐漸喪失與消費者之間深度連結可能機會。
強化社群內容「陪伴感」與「參與感」應成為品牌核心策略,企業不再只是發佈單向資訊,而應藉由如採訪內部員工、揭露品牌幕後日常、舉辦主題式QA直播或分享用戶故事等方式,形塑品牌真實面貌與親民形象。
對於產品為自行研發的品牌,可在社群平台上長期分享產品研發過程與各種產品發想故事,讓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產生認同與信任,如此也能成功讓品牌訊息更具有情感價值。
若品牌想擺脫依賴廣告流量此現況,打造可持續社群資產便是關鍵。與其一昧追求點擊與轉換,更該思考如何發展長期參與者,例如邀請KOC擔任品牌內容共創夥伴、推動使用者投稿計畫或定期社群接力活動。
透過這些主題內容設計,讓消費者不只是看見品牌,更願意主動參與品牌。更進一步便是將CRM與社群營運整合,針對會員屬性進行分眾經營,例如將會員導入不同社群小組,強化專屬對話機制,使社群型成為深化顧客關係核心資產,而不單單只是推播模式。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有行銷的需求嗎?在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嗎?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