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Y、Z兩大網路行銷受眾,存在哪些數位行銷平台經營差異?

 

數位行銷工具及方法應用方面,許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都會將其聚焦在千禧世代(Y世代)跟Z世代兩個網路原生族群世代,認為使用網路行銷平台或投放數位廣告,主要就是要觸及傳統媒體比較難接觸年輕受眾。

 

事實上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讓許多原本沒上網習慣的中高齡族群也開始成為網路用戶,因此今日在網路行銷受眾思考上其實沒有那麼侷限,差別可能在於應該將數位型箱工具及平台成效建立於「曝光」或「銷售轉換」上。

 

這當中差異最主要是多數年長者其實還是不習慣使用網路購物,或許透過數位行銷可以有效將商品推播到他們眼前並吸引他們購買,但最終可能還是必須提供「電話」讓他們下單──即使是使用號稱年長者都愛用的LINE也是如此。

 

但這類網路行銷平台所存在差異,未必只有因為對網路熟悉與否而產生;數位行銷工具發展日新月異,單行動網路由3G到4G此階段轉換,就帶動影片行銷發展又掀起一波YouTuber崛起潮。同樣都做為網路主要受眾,但因為切入使用時間點不同,因此Y世代跟Z世代間還是存在相當大網路行銷平台習慣差異。

 

最明顯案例無非便是許多數位行銷人員都在提「學生族群這類年輕消費者都使用Instagram不再上Facebook」此論點。

 

做為全球最大社群平台,特別是在台灣還是擁有極大熱度,Facebook為什麼就不受年輕族群青睞?數位行銷人員在使用這些網路行銷工具觸及受眾時,最首要工作自然就是摸清楚兩大網路受眾平台使用習慣。

 

 

  • 目前主流平台應用方法主要聚焦在Y世代,

 

數位行銷發展多年,從電子郵件行銷、部落格行銷,到後來社群行銷、影片行銷甚至LINE、抖音等各種新穎通訊軟體推出,針對各種網路行銷工具應用已經有相當多案例及方法論。然而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在借鏡這些方法論學習時,需要特別理解重點便是:多數已經證實可行甚至延續多年的數位行銷方法,可能都是以千禧世代受眾為主。

 

以會員經營方式來探討,當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希望從數位行銷管道讓品牌消費者可以持續接收到品牌訊息,最普遍作法便是透過電子報這類mail行銷工具,但Z世代族群可能相對於電子郵件,對於通訊軟體會更加熟悉。

 

這種網路世代及接觸網路工具之科技發展差異,便是企業針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不同族群消費者在規劃網路行銷工具時需要特別注意思考模式轉換。

 

另一個千禧世代與Z世代差異點更在於數位行銷內容差別,Y世代剛接觸網路時,當時主要平台都是類似BBS、論壇及部落格,用戶傳遞資訊也普遍都是利用郵件發送,這也讓Y世代消費者對於圖文內容接受度較高。

 

然而如果是3G行動上網及智慧型手機普及後才開始使用網路的Z世代,由於資訊接收模式從電腦轉變為手機,比起瀏覽文字,更方便手機瀏覽的圖片及影片會更具有行銷效果。

 

 

  • 除了以「行動思考」為主,Z世代更重視隱私感。

 

從行動通訊技術來思考網路行銷工具應用可行性,只是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面對Z世代受眾時基礎數位行銷思考。想要有效針對這些讓企業想摸清楚的年輕消費者,更要學會理解其網路特性為何?

 

不同於千禧世代喜歡利用部落格或社群這類網路平台「表現自我」或「扮演某個角色」,Z世代消費者多數都相當重視網路隱私及平台隱蔽性,這也是Z世代年輕網路用戶會喜歡使用Snapchat及Telegram這類具有限時訊息功能之通訊軟體,遠勝過目前台灣數位行銷市場主流工具LINE主要原因。

 

這種單純只是想要於當下表達,未必一定要讓資訊保留甚至被許多人看到特點,也體現於另一個Z世代熱門社群IG主要功能「限時動態」,以及專為學生族群所成立台灣論壇平台Dcard上。

 

當這群Z世代消費者對於隱蔽性格外講究時,企業除了投其所好於他們慣常使用網路平台及APP與受眾溝通外,也應該要避開一般會員經營自行將購買者電話或郵件用來投放簡訊、電子報這類作法;即使這些作法並沒有法令爭議,卻可能讓消費者對品牌反感而無法留住這群顧客。

 

面對Z世代消費者,企業數位行銷策略應該是要學會善用網路行銷平台及工具特性,建立有趣內容引發受眾主動討論甚至是與品牌建立互動;不只是懂得使用數位行銷工具,更要從顧客角度做思考,如此才是最正確分眾行銷作法。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遊戲化行銷導入會員管理,刺激消費者的品牌粘性。
  [推薦]量販通路透過區塊鏈打造生鮮產品信任狀,是否真有效益?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