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社群行銷多平台經營?中小企業該分眾還是整合?

雖然說今日談論社群行銷,多數的人都會直接想到在Facebook上開設粉絲專頁的臉書行銷,但實際上真正的社群工具不單單只有Facebook一項,而中小企業真的要做好社群行銷的話,更不能只針對粉絲團經營來著手。

以目前眾多品牌、名人、各種議題甚至是各式各樣的「靠北專頁」都相繼出爐的Facebook來說,越多的粉絲專頁象徵的其實是越多人出來瓜分每一個用戶動態塗鴉牆上粉絲專頁曝光的機會。

相信有不少粉絲團經營頗有成效的中小企業都有發現,雖然隨著粉絲數的增加,讚、分享等互動雖然也有相對的成長,但事實上那也是因為分母數的提高而出現的成長。如果將平均互動與粉絲人數進行計算,粉絲越多的專頁互動率其實是逐漸呈現緩降。

也因為這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因此有部分的行銷專家指出多粉絲團經營的作法,將每個粉絲專頁維持於一定量的粉絲,多平台經營來提高個平均的自然擴散率。但是,這樣的作法真的是最好的嗎?

多平台經營的確是一個社群行銷的正確作法,但是應該做的是從Facebook當中,透過其他的社團工具或是功能元件,提高粉絲團經營之外的平台操作效益。甚至於從Facebook之外的社群平台或是行銷工具,建立出臉書行銷之外的多平台架構。

至於這些都屬於社群行銷的平台,究竟應該整合或是分眾?使用之前你必須先學會分辨,才能真正的發揮社群效益。

2015_12_04_P2

  • 社群性質的平台,就別再當成同一回事!

中小企業常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看今天話題都圍繞在什麼行銷工具上,就一窩蜂的湧上去進行操作。但事實上只是試圖將某個平台已經累積出來的粉絲,透過利誘或是呼籲的方式複製到另一個平台,甚至於各平台的貼文並無差別,甚至是一文多貼的用資訊對追蹤者進行轟炸。

這樣的作法,實際上並無法對中小企業帶來任何的獲益,最多是讓Facebook的行銷模式不斷的重演。

在面對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Tumblr、Twitter及微博等已社群機制為主的平台,中小企業在進入前是否思考過這些平台的特性是什麼?各平台上的死忠用戶有有著什麼樣的特性?還是天真的想著,既然Facebook的擴散率有限,只要把粉絲都導向這些新平台,把Facebook的東西都貼過去,就能增加觸及了呢?

這樣的作法只是讓原先根本不上其他社群平台的用戶都為了贈品過去張帳號按個追蹤,做出表面的KPI數字,事實上根本忽略了多平台經營的目的應該是要去迎合平台用戶的喜好。更遑論,每一個社群網站上都有其獨特的用戶屬性,真正為平台設計專屬的內容,導入該社群的靈魂,分眾你的社群策略,這才是正確的社群行銷多平台用意。

2015_12_04_P3

  • 巧用通訊社群,整合既有社群建立溝通管道

與Facebook相對,另一個在台灣也相當受歡迎的網路工具無非就是LINE。相較於臉書以資訊為主,LINE本身其實在原有的通訊功能上比較受到大家熟悉。只是隨著近幾年的發展,今日的LINE其實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傳訊息用的APP,逐漸多功能化的封閉式社群功能,是相當適合中小企業用來經營深度粉絲的管道。

即便無法像大企業品牌一樣使用動輒幾十萬的官方帳號服務,基本款的官方服務「@LINE生活圈」甚至是開設品牌名義的個人帳號,透過群組的建立來進行客服及資訊推播,都是相當適合的方式。

唯獨在採用這類的作法時,中小企業必須知道的是:LINE等通訊工具的應用,應該是用來整合既有的社群平台,做粉絲的引導使用。透過提供粉絲專屬優惠情報的方式,增加通訊社群用戶願意被推廣的機會。如果去購買已加入用戶名單的LINE帳號,其實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相同的思維,也可應用於本身也有通訊機制存在的Facebook。如果不想使用太多平台帳號複雜化社群行銷的結構,透過Facebook既有的各項機制如社團或個人帳號來分眾粉絲專頁內的死忠粉絲,或對於已購客戶、消費者進行深化的社群經營,都是另一種可行的方法。

2015_12_04_P4

到底該整合還是分眾?關鍵在於社群平台的特性跟平台間的串連。但統整來思考,整合應該在於用戶的共通性而非資訊,任何一個社群平台的內容,都該有其獨特性。

如果認為建置一個內容就能張貼在不同的社群上,這其實並不是在優化中小企業社群行銷,不過只是在用垃圾訊息,不斷的轟炸你的追蹤者。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Instagram優化推薦機制,品牌如何藉此放大掠奪行銷優勢?
  [推薦]從社群經營到會員管理,如何建立社群行銷雙閉圈?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