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民眾會於IG尋找購物靈感,品牌該如何規劃社群行銷內容?

 

社群行銷做為近幾年企業與消費者主要溝通工具,雖然不斷有品牌因為許多社群平台屢屢傳出負面消息,因而宣佈退出社群行銷平台,但普遍都無法持續太久,最主要便是因為當用戶都在這些平台上,社群行銷就可能是品牌與消費者溝通最主要管道,差別只是平台可能從Facebook轉移到IG或是其他平台。

 

Meta(原名Facebook)於2021年十一月中在線上開了場「2021 Facebook 行銷高峰會」分享這一年來台灣用戶於社群上行為,也讓品牌更清楚了解如何進行社群行銷

 

在這一場官方分享會所釋出這報告不難發現台灣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分公司開始鼓勵品牌端將重心轉移到IG上,之所以如此除了要消弭企業對臉書行銷紅利降低不斷高漲質疑外,最主要還是目前台灣社群行銷趨勢確實已經出現相當明顯「流量」遷移。

 

只是趨勢龜趨勢,應該相當多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在察覺流量轉移後更換社群行銷平台,也可能發現處處受挫。如果原先一直都是聚焦經營FB,突然轉進IG單就社群行銷效益來說未必會太好,加上不同於FB已經成為發個外部連結、商品圖,或做個哽圖都可能可以多少能有一些社群效益,IG以圖片為主,同時用戶對於「美感」可能又會特別講究,這一點可能就讓許多品牌進入時會存在一些障礙。

 

只是即使社群貼文有門檻,在官方釋出報告如此傾向IG情況下,先從廣告投放開始布局IG,慢慢培養IG官方帳號受眾其實是個好選擇。單就這一點來看,IG廣告目前確實是能讓廣告主比較有感,特別是如果過去就有持續投放,應該可以感受到轉換率差異。

 

但也並非表示只要將重心轉移到IG,就能解決多數企業目前所遭遇社群行銷障礙,因為從受眾跟平台屬性來分析,IG就未必會是適合所有產業別的社群行銷選擇。

 

 

未必所有品牌都能於IG產生社群行銷效益。

 

既然是社群,那麼人當然就是構成基本元素,IG平台用戶組成結構就是極為重要考量重心。另一方面對商業品牌來說,IG無論是內容還是廣告呈現,都比FB更講究「融入感」。

 

除了年輕消費族群對於廣告接受度更低,另一方面也因為從初期就重度使用IG之受眾,對於非相片以外內容都存在比較高抗性,當用戶感知到突兀感,就一定會影響社群行銷成效。

 

探討社群行銷內容或是廣告素材融入感又要思考平台欄位,用戶在觀看貼文跟觀看限時動態時,不單單只有尺寸與一般臉書內容不同,用戶資訊接收方式也有所差異,因此如果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還在用FB行銷那一套邏輯操作IG行銷,就一定會產生水土不服問題。

 

而這一點也跟Meta於分享會當中釋出另一個資訊有著強關聯性,那就是根據官方委託市調公司所做出調查,超過50%的18-34歲受訪者指出會在IG上尋找購物靈感。

 

這個資訊從社群行銷角度來看,其實比起其他如多少用戶會追蹤商業帳號,又或者IG普遍年齡層都是落在哪個區段還要來得關鍵許多。

 

 

社群行銷內容又該如何刺激IG用戶購物靈感?

 

就目前IG行銷現況來分析,其實有兩個關鍵特性是企業於平台上進行社群行銷都必須了解的重點:一是與FB相比有效消費者年齡區段偏低,另一方面則是產品曝光必須要有體驗傳遞效果。

 

用戶究竟在IG上尋找什麼購物靈感?當受測者看到問券上出現這個問題可能多數也是一頭霧水,但不妨可以視為就是會透過IG了解商品如何使用,甚至是藉由商品內容呈現來建立場景需求。

 

這也是從IG逐漸成為社群行銷主流平台後,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行銷人員都必須轉換思考方式,比起製作精美排版圖,多利用手機相機跟平台提供工具來製作內容,會讓IG行銷效益更顯著。

 

這麼做一方面除了可以建立內容融入感,另一方面則是如此才能讓消費者真的有「看別人使用商品」感覺。特別是如果是要在現實動態中發布商品資訊,那就一定要學會使用各種貼圖跟濾鏡功能。

 

當然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企業來說經營IG最大問題主要還是在粉絲量體跟FB相比少太多,要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其實平台也已經提供相當多社群行銷自主或協同擴散機制,更進一步提高社群行銷價值。

 

否則選擇最簡單方式,利用網紅直接或標註曝光,也是在還不熟悉IG行銷時最適當作法,特別是這些熟悉平台功能的網紅所製作內容或許就能提供「購物靈感」。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全篇圖文由銀河互動網路《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授權刊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社群行銷心法:Facebook只是社群網站,非代表社群。
  [推薦]直播電商依然具備優勢,品牌又可如何規劃直播內容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