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智能販賣、取貨機,能否成為新零售發展突破口?

2019_07_15_P1_智能販賣、取貨機,能否成為新零售發展突破口

新零售發展,線下通路是相當重要布局要素,觀察許多新零售案例,通常先佈建好實體通路的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之企業,要切入線上電商不但容易,還能將通路點視為資源。

反之,純電商品牌在線下布局上則會因為錯估可能投入成本,又或者無法短時間內快速建立通路網絡,造成成效相對有限。那麼若線下通路不採實體店面模式,而是利用智能販賣機來進行,是否會是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這許多企業的新零售規劃突破口?

智能販賣機的優勢:佔地空間小、成本低廉,且由於體積小,能彈性設置於任何空間內,甚至可以針對客戶需求進行客製服務──運用智能販賣機、取貨機,切入新零售規劃。在台灣已有案例,像是統一超商在宣告無人商店失敗後,就轉向智能販賣機,關鍵是就算如今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高密度分布著便利超商,仍無法顧及服務辦公大樓內的區塊。

而早在台灣開始探討新零售初期,也有商家看上捷運具備通勤人流優勢,因此推出了「快取寶」服務,提供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民眾可以線上購物,下班回家後直接於快取寶取貨,最後這項服務則是宣告失敗收場。

究竟智能販賣機、取貨機是否能夠替代通路據點,成為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新零售布局另一個折衷選擇?跟一般販賣機相比,新零售時代的販售機究竟又該滿足什麼客戶需求才能夠建立優勢?

2019_07_15_P2_智能販賣、取貨機,能否成為新零售發展突破口

  • 探討通路布局,要思考通路本身是否填補需求空位

快取寶之所以失敗,分析其背後原因,除了如外界所說行銷策略失敗、公司財務出問題外,不妨可以思考從新零售角度思考,這項服務本身是否有實現「短路革命」?

取貨機本身雖然原先就有提供部份商品給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消費者現場選購,但最主要提供服務還是建立於消費者購物後,可以於下班直接到取貨機付款或直接取貨,而初期通路布局方面又僅限於台北捷運站,而主要基礎還是建立於電商行銷上。

但目前已有許多線上購物都有台北地區6小時到貨服務時,削弱取貨機的競爭力。即使本身還有提供商品販售功能,但是跟統一超商所規劃智能販賣機相比,因為沒有銷售數據做為商品上架參考,究竟應該選擇哪些商品也是個賭注,除非是熱銷商品或具有話題性,否則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消費者可能根本不會去關注智能販賣機、取貨機裡面放置什麼東西。

與之相對,如果建立智能販賣機目的是將其做為「通路」就可能產生完全不同效果。例如:糕點業者進駐捷運站點,斥資打造智能販賣機,除了提供現場購買服務外也提供取貨服務,達成線上、線下串連的新零售模式。

對於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來說,透過限制商品類型及每天提供數量,這些智能販賣機就鄧同於是「通路」,且比起一般捷運門市點位還要節省空間甚至省下人事管理成本──當中更包含廣告傳播效益。加上此服務本身補足企業本身物流空位,不想等待宅配之民眾可以立即查詢各販賣機目前存貨直接購買,也可以提前預定取貨,自然建立智能販賣基本身存在價值。

2019_07_15_P3_智能販賣、取貨機,能否成為新零售發展突破口

  • 並非所有產業類別都適合,關鍵在通路是否提供價值?

如前所述,智能販賣機、取貨機設置是否能成為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企業新零售布局優化推力,思考關鍵便在於從零售流程中,貨物從企業端到消費者手上這一段流程是否建立優化價值。此價值分別可以從「消費者是否感受到便利」及「企業是否放大坪效價值」兩個角度來思考。

如便利商店從門市轉切入智能販賣機,主要便是透過數據做為支持,並深入過去超商門市無法切入之辦公室樓層間提供服務,透過提供消費者不必再下樓的方便性,補足通路服務空位以最小化成本盡可能放大坪效。

評估企業是否適合以智能販售機形式取代門市建立新零售通路,主要還是要考量能否在服務最小化情況下,又或者轉為智能管理方式在有限商品、服務提供下還能滿足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消費者購物需求──其中更包含退換貨問題。

從此前提進行思考,本身可以此方式規劃新零售通路就存在相當多產業限制,但如果能掌握到切入方式,智能販賣機卻可能成為填補需求空位最佳武器。

 

撰文者/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推薦]在高同質化飽和市場中,如何建立品牌跟產品優勢賣點?
  [推薦]IKEA從零售轉租賃發展,租賃、訂閱是否為數位行銷出口?
B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