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社群思維延伸:社群行銷,也該蘊含分眾行銷。

2015_08_17_P1

相信每一個經營社群的人,都一定會面臨相同的瓶頸,那就是隨著社群越來越擴張,績效似乎就越來越差。不單單是導購、導流量實際換算出來的投資報酬率每況愈下,甚至連平時的互動也都只是表面的增長,真正用擴散率或討論率來換算的話,只怕臉都綠了一半。

由於台灣多數的中小企業慣用的社群平台還是維持在Facebook,在擴散率經過官方運算法的調整之後,這類的社群操作問題更加的顯著。特別是當經營社群初期,就選擇先衝出社群人數KPI,而非是穩紮穩打的從有效的客戶當中增加社群,更容易發生這樣的狀況。

當一個社群,多數的用戶都還停留於「好奇」的試探階段,任何在社群當中進行的銷售及推廣行為,相對都會因為基底人數的增加,稀釋了有效客戶看到銷售資訊的機會。

當一個企業,為了維繫好社群上的粉絲黏度,在商品服務的推廣已經有相對的限制時,還要每次發出導購文都要賭博性的希望能多接觸到一些有效的消費者,是否太過於糾結?

想改善這樣的問題,除了針對推廣訊息投放廣告之外,對於行銷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是否有其他的改善方式呢?其實只要將實體店面在網路行銷的轉場思維結合分眾行銷的概念,就能在不增加預算的情況下,透過社群的經營提高銷售的可能。

2015_08_17_P2

  • 分眾的概念,其實就是傳統會員機制

網路行銷與傳統行銷,其實只是工具與平台的使用不同,凡是行銷都有相同的思維。即使雙方在面對消費者的方式及客戶的思考模式上有些微的不同,許多基本的行銷概念,原則上還是相通的。

其中,在傳統行銷當中被大量使用的會員機制,就是相當適合用來改善中小企業在社群行銷發展上必定會遭遇的瓶頸的最佳方案。

為什麼要使用會員機制,無非是為了透過優惠的釋出,將有心想消費或已經成為消費者的人,與對品牌尚好奇的陌生群眾區隔。同時,會員機制可以帶給消費者一種專屬感,彷彿自己正是被品牌所重視的重要客戶,強化對品牌的粘性。

另一個主要因素無非在於透過會員機制,獲得消費者的資料,並透過各種方式建立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並方便透過這些聯繫,將銷售的推廣訊息更確實的傳遞到「有效」消費者的眼前。

如此概念,其實就是十分適合運用到網路行銷之上,除了相同的網站會員機制,針對沒有官網單純經營社群平台的中小企業來說,一樣可以玩出自己的社群分眾。

2015_08_17_P3

  • 同樣在Facebook上,粉絲專頁跟社團效益大不同

針對多數企業挑選使用的Facebook,其實光是社群的經營,就又能分為「粉絲專頁」跟「社團」。雖然相較之下,社團比較類似一個企業的客服管道,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也不外乎是經營死忠消費者的好選擇。

特別是在兩者的自然擴散率上,社團不像粉絲專頁有演算法上的限制,雖然因為相當多濫性推銷的人使用而顯得有些難登大雅之堂,同時社團少了官方的廣告跟推廣支持;但透過對已購客戶,進行公司「非公開」官方優惠社團的推廣,也是一種類似「社群會員」的經營模式,更是有效的將必要的推廣訊息及優惠情報,傳遞給有機會消費的族群。

  • 擅用活動機制,利用有效族群吸引潛在消費者

Facebook本身也建立了活動的系統,就如同是另一個社團機制。透過活動系統,有相當多的網路賣家會利用出國批貨的同時,直接「連線」讓消費者預購,表現出比企業還要來得強勢的銷售能力。

相同的方式,大企業執行起來可能有失面子,但是包袱相對小的中小企業甚至是微型企業,就該懂得利用有效的資源,發揮更大的銷售優勢。

2015_08_17_P4

  • 利用不同的社群平台,分眾興趣社群

多數企業操作社群行銷最大的盲點,無非就是將社群跟Facebook畫上等號,也因此當Facebook針對演算法進行調整的時候,就產生「社群行銷無用」這類的言論。

正確的社群行銷發展,應該是在利用可以廣納追蹤者的Facebook為基礎後,逐漸導入各種不同的社群平台,衍生出如金字塔一般的社群結構。如此的作法,不但可以利用Facebook以外的平台提高資訊的擴散,更能針對不同的分眾階級進行不同的行銷規劃,讓社群行銷的效益更大化。

銀河互動網路 是您最佳的選擇!

.深耕超過20年,引領台灣網路行銷市場
.成就上千件行銷成功案例,客戶橫跨各產業
.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豐富經驗 x 創新思維 x 獨家技術 x 專屬服務

服務項目:
口碑行銷、Google搜尋排序、網路言論監測、素人體驗、公益粉絲團合作…等等

By 0